彰銀(2801)今(29)日召開2023年第一季法說會,由銀行總經理周朝崇主持。針對銀行在金融市場操作的策略,彰銀表示,今年在金融市場回穩之下,第一季股債評價損益已回升24億,隨著升息進入尾聲,第三季將積極回補債券到期部位,拉高債券部位,增加利息收入
台股上周大漲2.04%,累計今年來漲幅達16.75%為亞股之冠;同時台股上周獲外資22億美元買盤,再度成為亞股吸金王。
外資上周(112/5/22~112/5/26)在集中市場總買超為735.28億元,買超台積電12.30萬張最多,另賣超聯電4.14萬張最多
2022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期將在5月31日截止,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統計,截至昨(28)日已有562萬戶完成申報,若以上年度申報總件數645萬件換算,申報率大概8成7,代表還有超過一成的民眾尚未進行申報。
近年房價高漲買房不易,只買房、不買地的地上權住宅擄獲買方目光,不只包租公、包租婆喜愛,大齡自用客也愛買,台北市中心的京站花園廣場,近一年平均投報率飆達5.9%受關注,但專家提醒有二大風險。
「AI 股賺爽爽」、「現在各老闆,整天都在想怎麼蹭Ai伺服器」、「 代工五哥 集體轉型成 AI五哥 聽起來真帥」、「代工族群誰還沒噴?」
邁入新世代,全台已有322萬獨活人口,年增近3%,其中新北市占61.5萬人最多,次高是高雄近43萬人,台北市僅以41萬多人排名第三。從增幅來看,台北最小,台中市增最快。專家分析二大特點提高了買房自立門戶的可能性,但也提醒,銀行針對15坪以下小宅、套房,承貸率與核貸成數較低,利率也較一般住宅高。
台股加權指數今(29)日開盤續漲逾百點,櫃買更上漲1%以上。統一投顧董座黎方國分析,這代表內、外資對目前盤勢都是偏多看法,雖然大盤來到相對較高的水位,但只要「選對股票」還是適合做布局;如果擔心追高,可以等拉回1萬6300點左右,會是不錯的買點。
證交所董事會通過「處理上市有價證券發行人申復案件作業程序」,讓受證交所處分下市的上市公司可以獲得救濟,提供處置人向證交所提出申復的依據。
證交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共同設立臺灣碳權交易所,規劃額定資本額15億元,首次發行1億股,第一階段資本額10億元,由證交所投資6億元,國發基金投資4億元,預期七月底、八月初成立。
2022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進入尾聲,三批退稅時程也已經出爐,首批將在7月31日入帳。現在報稅還來得及趕上首批退稅嗎?退稅資格是什麼?退稅金額又要怎麼領?《Yahoo奇摩財經》幫你彙整最新資訊,讓你輕鬆退稅!
聯發科(2454)28日適逢成立26周年,董事長蔡明介透過影片表示,今年公司週年慶以「Power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致力永續未來為主軸,期待透過科技創新能力結合永續精神,鼓勵同仁積極實踐,將微小的行為連結成廣大的影響力,支持環境保護及回饋社會。
央行連5升息對房市的衝擊來了,4月房貸利率正式突破2%,今年前四月房市84,884棟,創六年新低,同時也是史上第三低量,創網路泡沫化以來第五次量縮幅度超過二成的紀錄。
國泰金(2882)今(26)日下午舉行第1季法說會,照往例會公布2022年底子公司國壽最新隱含價值(EV)及精算評估價值(AV),作為保險公司價值重要參考的隱含價值跌破兆元大關,剩9880億元,年減17.6%,換算金控EV從前一年的91元,降到每股74.9元。
台北捷運環狀線東環段獲行政院正式核定,再掀內科商用不動產投資熱潮。今年首季逆風成長,交易額5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爆發成長了7倍,更創下近10年第一季內科廠辦交易最高紀錄。專家觀察發現,精華區域標的賣一棟、少一棟,也帶旺預售市場,近期就有2棟大樓在預售階段就被整棟買走。
友達(2409)今(26)日召開股東會,因去年營運虧損,會中通過以資本公積發放現金股利每股0.8元。對於今年展望,董事長彭双浪延續法說看法,認為營運將逐季走揚。並以高速公路塞車回堵解釋庫存問題,因面板供需廠橫反應較其他產業早,現在也看到PC急單,代表庫存回到正常水準。
據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全台住宅平均屋齡已達32年,其中就有101萬戶屋齡在50年以上,高達462萬戶的屋齡在30年以上,比例達到51%,每2間就有1間屋齡3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