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成交金額不含盤後定價、零股、鉅額、拍賣及標購
廣達 個股留言板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5年6月30日電)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次子林宇輝創辦的聚達創投集團邁入10週年,今天舉辦媒體分享會。他認為,未來4到5年台灣將迎來絕佳機會,人工智慧(AI)、太空、量子等硬體創新將持續發生,看好AI智慧眼鏡若找到對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和體驗,將快速崛起,類似當年iPhone發展歷程。林宇輝具備電子供應鏈實務經驗,熟悉家族辦公室投資模式,他與深耕科技投資領域的喬國筌共同擔任聚達創投集團(MESH)創辦人暨董事總經理。林宇輝表示,任何創投基金能做10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MESH成立10年來的策略始終如一,也就是連結美國新創與台灣供應鏈,從中創造協同價值;台灣新創若要發展壯大,必須更注重國際化,並積極與國外產業對接。隨著AI的崛起,台灣新創的機會也日益增多。林宇輝認為,未來4到5年台灣將迎來絕佳機會,因為AI、太空、量子等領域的硬體創新將持續發生,這與10年前主要集中在網路、軟體、App、電商等領域的創新趨勢截然不同,這種趨勢的轉變對台灣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目前MESH與廣達等大型電子公司合作關係密切,林宇輝希望複製這種模式,與更多台灣上市公司建立合作
今日(30)將有30家上市櫃公司進行除息交易, 包括代工大廠廣達(2382),每股配發13元現金股利,發放總額高達502.14億元創歷史新高,首日參考價為272.5元,今早股價一度逆勢衝高至277.5元、填息幅度約為38.5%,惟後隨即翻黑、苦撐平盤之上;而董事長林百里手中持股,算算可領到至少128億元的現金股利。
受輝達股東會利多激勵,美股四大指數漲跌互見,台股今(26)日以22,425.39點、小跌5.22點開出,不過隨買盤進場,指數迅速翻紅,一度漲逾百點越過前高22470點,最高來到22,547.2點。華信投顧分析師萬相和表示,只要本周指數穩守22,500點之上,後市仍偏多看待;外資近期採取「現貨做多、期貨短空」的雙手策略,一旦盤勢震盪結束、壓力區消化完畢,將可能回補空單、重新推升台股續攻新高。
代工大廠廣達(2382)股價連3漲,今日(25)盤中一度勁揚至293元,漲幅達1.56%,距離300元整數大關僅差臨門一腳,不過分析師指出,今日量能未明顯放大,非攻擊訊號。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廣達(2382)積極布局智慧醫療領域,與國防部軍醫局與國防醫學院簽約合作,共同研發電子傷票系統。廣達在伺服器領域今年比重持續拉高,剛出爐的內資法人報告指出,雖然廣達消費產品比重預估會回落,因伺服器比重將拉升至七成,且廣達下檔也有殖利率保護,維持「買進」評等。 林百里日前在股東會後說明營運展望,對AI伺服器訂單維持樂觀,且在車載電子與智慧醫療等新業務範疇,也逐步進展,未來也是將是推升公司成長的重要力量。林百里認為車用領域在跨系統融合是關鍵,財務長楊俊烈也說明廣達目前可支援不同平台同步運行,下半年車載新品應會小量出貨。 智慧醫療方面,林百里對於機器手臂在應用端的前景看好,廣達並持續擴大智慧醫療領域的各種研發。目前與國防部軍醫局與國防醫學院合作,產官學攜手,研發電子傷票系統。 他對廣達布局智慧醫療方向指出,將涵蓋AI醫療進行診斷、遠距醫療、個人照護醫療等,甚至廣達也在計劃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醫療器材等相關證照。 針對廣達在AI 伺服器、車用及醫療領域的發展,法人給予正向評價。內資法人在最新的報告指出,廣達目前AI訂單維持高檔,主要聚焦在GB200產品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5年06月17日電)代工廠廣達(2382)、國防部軍醫局與國防醫學院今天舉辦合作簽約儀式,宣布共同研發電子傷票系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說,廣達有許多智慧醫療專案進行中,但打造醫療應用並不容易,「醫生是最聰明的人,我們要滿足最聰明的人不容易。」媒體詢問廣達股價近期表現不錯,是否打算加碼買進,林百里並未直接回應,僅笑說「秘密」。電子傷票系統由廣達提供核心架構設計與智慧醫療平台支援,搭載廣達自主開發的QOCA遠距照護技術,可即時記錄傷患基本資料、生理訊號與檢傷分類資訊,透過加密通訊即時傳送至後方指揮與醫療單位,提升資訊流通效率與救援指揮判斷品質。林百里會後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廣達布局智慧醫療有3大方向,包括人工智慧(AI)醫療進行診斷、遠距醫療、個人照護醫療,都在進行中,與國防醫學院也合作好幾次,進行好幾個專案,成果都非常好。林百里透露,廣達計劃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醫療器材等相關證照,但必須一步一步來。他強調,打造智慧醫療應用並不容易,有關醫生的要求必須好好了解,再進行資訊科技(IT)研究,「醫生是最聰明的人,我們要滿足最聰明的人不容易。」
【時報-台北電】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積極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對此,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13日表示,川普2.0不斷強調美國製造,廣達也會持續增加在美生產力,「有訂單就會擴廠、擴廠是肯定的事情」,對於美國製造我們很有經驗,客戶也滿滿意;廣達是「總舖師」,有訂單就做,開工廠不怕訂單多、多多益善,廣達在全球有九個廠區,產能因應很有彈性。 不過,林百里也坦言,iPhone和筆電等消費性電子產品要在美國製造成本一定比較高、獲利會受挑戰,顯然是划不來;這類產品依賴大量人工投入,不是只有組裝,零組件供應鏈也需要在地供應。所以美國政府之後也應該會知道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美國生產。 廣達財務長楊俊烈補充,關稅和匯率是兩大不可控的外力因素,關稅目前是客戶要支付,因此影響較有限;匯率因廣達收支都採美元,本來就會自然避險一部分,加上一些避險方式,會將影響降到最小。 林百里也說,廣達在自駕車方面已布局多年,合作的客戶也有成果,相信未來量會繼續擴大。至於智慧醫療,何時獲利是最大挑戰,廣達要做的是解決方案,從硬體到AI軟體;而台灣智慧醫療市場不大,所以一定要布局國外,現在已進軍美國,但需要時間,因為還要認證、臨床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5年6月13日電)廣達電腦(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天表示,廣達沒有「好高騖遠」去做人形機器人,坦言「難做又貴、又沒客人」。對於美國製造趨勢下的產能安排,他表示,廣達是「總鋪師」,訂單來就做,產能很有彈性。廣達電腦今天舉行股東常會,董事長林百里在會後與媒體記者對談,針對量子電腦布局,他表示,有人說是「十年磨一劍」,廣達現在開始磨劍,目標是「真正的量子電腦」;他也開玩笑表示,「十年也好,我就可以賴皮,晚一點退休」。對於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他表示,「講好的人很多,講不好的人也很多」,最重要的是,用這麼複雜的機器人去做家裏的工作,好像不太划得來,還是相信「特別目的」機器人比較有價值;機器人技術一直在進步,包括AI部分,機械部分也越來越來複雜。他進一步說,廣達一開始是定義「智慧製造」,以機器手臂為主,沒有「好高騖遠」去做人形機器人,坦言「又難做、又貴、又沒客人」,廣達沒有在這個項目上耕耘;但如果是20年以後的事,「也超過了我的想像力,到時候我就96歲了」。針對美國製造議題,林百里說,美國製造廣達很有經驗,客戶也很滿意,廣達其實已有很多美國和歐洲產品在當地製造,在美國擴
廣達(2382)今(13)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林百里說:「客人一直給我們很多、很好的訂單」,仍看好AI市場的商機;且廣達對「美國製造」早已駕輕就熟,只待擴產應對需求,直言「『總舖師』開工廠不怕訂單多!」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許多科技大廠早早開始布局量子電腦,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日(13日)在股東會後指出,廣達的目標是做「量子的量子電腦」,而不是用電腦去模擬或開發的相關演算法。他說,如果量子電腦10年後才成熟,那他就要晚10年後才退休。 廣達布局量子電腦多時,媒體關注廣達量子電腦的研發進程,林百里在股東會後表示,廣達是要做「量子的量子電腦」,那才是廣達客人需要的,因為量子的電腦與傳統古典電腦(Classic Computer)的運算方式不一樣,電子的電腦是0與1、二進位,量子電腦的運算邏輯則不是。 他打趣舉例,「電子是二進位,人類有十根手指是十進位,那麼八爪魚就是八進位」。林百里說,電腦現在去模擬十進位很快,但是電腦去模擬量子電腦「就比較傷腦筋」。 林百里表示,用電腦去模擬出的量子電腦,比較沒有實際大用途,能做study(學術研究)而已,沒辦法「應用」,所以廣達想做真正有量子邏輯、超越古典電腦架構的實體系統。此外,他強調,就算量子電腦的技術成熟度持續提升,應用需求必須要跟得上來,才有商機。 林百里表示,外界對於量子電腦成熟的時間點有的預測至少10年,有的認為要20年,如果
廣達(2382)今(13)日舉行股東常會,針對量子電腦發展,董事長林百里坦言其應用仍處於初期階段,技術與需求尚未對點,不過廣達已著手磨劍,目標不是演算法或模擬器,而是「真正的量子電腦」。他也幽默地說,「如果真的是十年內成熟,就可賴皮晚退休了。」
代工大廠廣達(2382)今(13)日於林口總部召開股東會,針對外界高度關注的AI與人型機器人發展議題,林百里直言,外界對人型機器人寄予厚望,「講好的人很多,講不好的人也很多,這麼複雜的機器人去做家裡的工作好像划不來」,不僅開發難度高、成本昂貴,市場需求亦尚未浮現,「難做、又貴、又沒有客人」,廣達尚未正式投入該領域。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週五(13日)指出,「超前研發、精準行銷」是廣達經營戰略,每個產品的開發時間都不少於十年,可說是十年磨一劍,之前智慧汽車、智慧製造都有不錯的成果,現在智慧醫療已推廣到美國市場,如今量子電腦也開始磨劍,外界說發酵期至少十年,「那也很好,我可以賴皮晚點退休」。此外,曾看淡人形機器人前景的林百里,週五不改其志,認為雖然很多人講人形機器人好,但講不好的也很多,重點在CP值要高,複雜的人形機器人要做家裡的工作不太划得來,他還是相信特殊目的的機器人比較有價值,旗下達明機器人很成功,也快要上市。廣達週五召開股東會,林百里在會中以及會後受訪時做出上述表示。由於林百里近年醉心智慧醫療的發展,會中有股東提問智慧醫療何時能進入獲利期?他提到,廣達當時在開發AI伺服器時,覺得世界即將進入AI時代,智慧功能很重要,因此鎖定智慧汽車、智慧製造與智慧醫療三大方向發展,在智慧汽車方面,廣達做得還不錯,有不錯的獲利,智慧製造則做了發展機器手臂的達明機器人,也相當成功,並且很快就要上市。只有智慧醫療其實沒那麼簡單,廣達從硬體做到AI軟體再做到整體解決方案之後,發現台
廣達(2382)今(13)日舉辦股東會,董事長林百里表示,廣達長期策略即是發展運算的機器,也就是電腦,一開始廣達創立的時候要做筆電,但市場覺得筆電沒有未來,如今筆電已經超過桌機很多,到了2000年的時候表示雲端運算會是未來主流,2016年則提出要發展AI;廣達一直都是用運算的演進、新技術和新應用作為研發主題,採取精準研發、超前部署策略,提供產品給大客戶,加上韌性製造,這些都是廣達一路走來的最大戰術。
代工大廠廣達(2382)今(13)日於林口總部召開年度股東常會,由董事長林百里親自主持。面對股東關心公司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投入進展與獲利時程,林百里直言:「這是最大的挑戰。」他坦言,智慧醫療不同於智慧汽車與智慧製造,市場門檻與投入成本更高,要真正做到「解決醫師需要的問題」才具價值,現階段仍處於長期布局與調整策略的階段。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日(13日)在股東會後表示,川普2.0時代要求美國製造,廣達很早就是美國製造供貨美國市場,有經驗也有規模,未來會在美國增加生產力以為因應。至於是否投入人形機器人領域,林百里則是說不會好高鶩遠去做機器人,目前會專注於機器手臂。 廣達已有20年的美國製造經驗,如今各電子大廠陸續前進美國設廠生產,媒體詢問林百里看法。他表示,廣達美國製造很有經驗,客人也很滿意,現在川普2.0要求一定要美國製造,對廣達來說很好,廣達可以增加美國的生產力。他強調,廣達本來的作法是美國市場就在美國製造,歐洲市場就在歐洲製造,廣達對於美國製造「有經驗也有規模」,市場如果加大就會增加產能。 川普的各項政策造是否衝擊消費性電子展望?林百里認為,川普政府應漸漸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蘋果iPhone來說,在美國製造顯然划不來,NB全面在美國製造也是。 媒體問到林百里對人形機器人的看法,他回答目前人形機器人領域「講好的很多,講不好的也很多」,重要是目前的CP值不高。林百里說,那麼複雜的機器人如果生產出來只做家裡工作,也好像划不來,比較特別目的用途的機器人比較有價值,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廣達(2382)今日(13日)舉行股東常會,通過去年財報及營餘分配,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3元,股利發放率約為83.9%。廣達2024年伺服器業務占比首度突破公司營收五成,全年寫下三率三升佳績,每股EPS為15.49元。 廣達2024年受惠於全球AI資料中心基礎建設的擴大投資,伺服器業務呈現倍增以上的跳躍式成長。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指出,全年伺服器業務佔比首次突破公司營收的五成,在人工智慧(AI)的新賽道中,成功搶佔了戰略的灘頭堡。 筆記型電腦去年全年出貨量4590萬台,較2023年下滑2.1%。廣達全年合併營收淨額達1.41兆元,較前一年度的1.09兆元年增30%。2024年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分別為7.9%、4.4%、4.2%,與 2023年的7.8%、4.0%、3.7%相較,再次寫下三率三升的佳績。 全年營業毛利首度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07.60億元,較前一年度的848.88億元成長30.5%。近2年稅後純益分別為602.83億元及404.89億元,其中淨利歸屬於母公司業主分別為597.02億元及396.76億元,年增50.5%。 財務收支方面,營業外淨
全球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11日在法國巴黎「VivaTech 2025科技展」上宣布,未來兩年內將於歐洲設立20座AI工廠,並於德國打造全球首座工業用AI雲端平台,激勵市場對AI未來需求的想像空間,「電子五哥」廣達(2382)、緯創(3231)、仁寶(2324)等今日(12)股價同步轉強,皆有1%-2%漲幅,不過專家表示,短期內對台廠供應鏈的直接拉動效應有限。
中東地緣政治情勢升溫,美股四大指數11日全面收黑,加上台積電(2330)今日(12)除息陷貼息窘境,拖累台股加權指數以22,362.67點、跌107.43點開出,盤中一度跌逾210點,失守22,300點關卡。資深證券分析師呂漢威受訪時表示,大盤若要翻紅,以近兩日盤勢來看,關鍵時點將落在10點半至11點,台積電的表現將是重要風向球。
電子五哥5月營收已全數出爐,緯創(3231)受惠於高單價整機櫃AI伺服器出貨動能強勁,5月合併營收攀升至2,084.06億元,年增162%,不僅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超車「大哥」廣達(2382),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反觀和碩(4938)、仁寶(2324)因通訊產品出貨下滑、匯率波動等因素出現年月雙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