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投資風向球:疫情升溫 生技健護基金受惠

疫情升溫 生技健護基金受惠
疫情升溫 生技健護基金受惠

科技股受到美國對中國政策影響,近期波動較大,最強勢的美股也呈現盤整,全球股市陷入震盪格局,但在各國維持寬鬆政策下,卻也未見重挫風險。讓人不安的是疫情並未舒緩,全球染疫人數突破3000萬人,但疫苗仍然望穿秋水,在疫情升高下,生技健護基金維持溫和上揚走勢。

科技股多空雜陳,美股盤整

  1. 美股上周震盪起伏,那斯達克周跌幅0.56%,但連三周收黑,短線陷入季線保衛戰,S&P500與道瓊也呈跌盤整走勢。費半指數是唯一收紅,周漲幅1.15%,但修正壓力仍大。短線美股偏向盤整。

  2. 聯準會會議重申,0利率維持不變,時間可能直到2023年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7%,明年4%。失業率今年7.6%,明年5.5%。通膨率今年1.2%,明年1.7%。最新預估數據都比6月時上修。美元指數維持低檔,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0.697%,小幅上漲。

  3. 科技股併購案多,輝達以400億美元收購安謀,但併購案仍需要各國政府同意。美國政府宣布9/20起禁止使用微信、TikTok,TikTok美國業務傳聞出售甲骨文,但尚未定案。另外,蘋果新品發表會沒有新iphone,蘋果股價修正,軟體公司掛牌掀熱潮,Snowflake上市首日股價漲110%。華為銷售禁令9/15生效,但AMD宣布取得許可,可銷售產品給華為。

歐洲疫情擴大,日本新首相登場

  1. 歐洲央行會議維持利率不變,然而近期歐洲疫情擴大,英國脫歐談判也出現變數,增添歐洲動盪風險,預估英國央行可能再度擴大QE規模。近期歐元走勢盤整,英鎊走勢較弱,德國、法國、英國股市上周都呈現小幅修正走勢。

  2. 日本新首相由菅義偉接任,預估仍延續安倍政策,認同寬鬆貨幣政策,持續低利融資保護經濟成長與就業,不考慮調降消費稅。上周日圓出現較大升幅,收104.58,日經指數呈現盤整走勢,維持偏多格局。近期科技股動盪,對台韓股市影響仍不大,上周韓股盤整,台股周漲幅1.5%。台灣央行維持利率政策不變,上周台幣升值收29.12。

廣告

中美貿易戰升溫,油價反彈

  1. 美國對華為禁令9/15生效,影響華為明年手機銷售,與相關產業供應鍊。另外,輝達併購安謀,也可能影響未來安謀授權中國企業,衝擊中國晶片產業。再加上美國對微信、TikTok的禁令,衝擊近期中國科技股表現。上週恆生指數盤整,小跌0.2%,上證指數收紅漲幅2.38%。另外,中國也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反制美國近期對中國的各項壓制。市場擔心美國選前,美中衝突升高,預估市場偏向整理。

  2. 曼谷發生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遊行,要求總理下台,改革王室。第二季以來泰國股市表現疲弱,泰國第二季GDP負成長12.2%,經濟面表現不佳。中印邊界仍維持緊張情勢,印度股市呈現盤整走勢。上週整體新興市場偏向震盪整理,東協、拉美、東歐走勢偏弱。新興市場債維持正向,但新興市場本地債要留意震盪。

  3. 油價經過二周修正後,上周五呈現反彈走勢。OPEC+承諾持續減產協議,美國原油庫存下降,颶風導致墨西哥灣產量縮減,有利於油價止跌回穩,但利比亞有條件解除油田與港口封鎖,可望增加原油供應,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近月布蘭特原油每桶收43.08美元,近月西德州原油收每桶40.95美元,油價上周呈現大幅反彈走勢。上週黃金呈現盤整走勢,收盤每盎司1951美元。

疫情持續蔓延,生技健護基金溫溫漲

疫情持續升溫,累計全球確診新冠肺炎人數已經突破3000萬人,而且過去二周,歐洲有一半以上國家確診病例增加10%以上,其中,法國單日染疫人數創新高,西班牙馬德里宣布37個區21日起封城。亞洲部分,印度病例持續增加,未來印度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印尼近日也創下單日疫情高峰。世衛組織表示,全球平均每周有180萬到200萬人確診,約4-5萬人染疫喪命,數字多到令人無法接受。

雖然大家都在期待疫苗研發成功,但目前除了俄羅斯宣稱有疫苗之外,尚未有通過審核的疫苗誕生,市場預估最快也要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才有疫苗可施打。而隨著疫苗研發進度,也帶動相關股票股價大幅震盪。

今年以來疫情帶動生技產業需求,不過,生技股著重新藥研發,本來就屬於高風險高報酬,不確定性很高,相較之下藥品、醫療照護、醫療耗材、醫療保險等相關產業,則是長線需求。

生技健護產業相關的AMEX指數與NBI指數,4月之後有一波反彈,但8月以來則呈現盤整走勢,不過,二個生技指數都已經突破歷史新高,維持多頭格局。而生技、健護基金今年以來績效維持溫和成長走勢。由於未來仍有檢測與疫苗需求,再加上健護產業較不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投資人仍可將少量資金布局生技健護基金,建議仍以定時定額方式投資為宜。

可觀察基金

疫情升溫 生技健護基金受惠
疫情升溫 生技健護基金受惠

(以上資訊僅做為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審慎評估投資風險)

本內容由Yahoo理財專欄作家林奇芬與復華金管家聯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