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馬雲」的阿里巴巴 會有甚麼不一樣?

馬雲在9月10日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完成一年前啟動的「傳承計劃」。馬雲無疑是阿里巴巴的靈魂人物,這位傳奇創業家的彪炳戰績是肯定的,我們且把著眼點放在將來:以投資者角度看,沒有馬雲的阿里巴巴會有什麼不一樣?

2009設立的「合夥人制度」

馬雲跟他的夥伴在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集團,這些「元老級」人物就是所謂的「十八羅漢」。之後10年,「十八羅漢」憑着創意和拚勁,也乘着先行者的優勢、中國內地的經濟起飛,成功把阿里巴巴打造為劃時代的電商企業。2009年,「十八羅漢」們辭去創辦人身份,並以「合夥人」身份重新受聘。翌年阿里巴巴確立了名為「湖畔合夥人」的協議,2013年把這制度向外公布。

合夥人制度的機制,避免權力過分集中在創辦人,能夠有效令公司順利傳承和持續經營。換句話說,在公司策略及營運上,馬雲個人已絶非「一言堂」。更何況,在2013年,馬雲將CEO的位置交給陸兆禧,自己只擔任董事會主席一職。

在2013年至2019年(3月),阿里巴巴的年收入飆升1,100%至3,788億人民幣,公司亦在2014年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這段時間,馬雲的角色其實已從經營者,成為阿里巴巴的形象代表,頻頻出席全球各重大場合「佈道」。

1999年的阿里巴巴 vs 2019年的阿里巴巴

回顧1999年互聯網行業的環境,跟今天已南轅北轍。阿里巴巴當時的最大挑戰,是把消費者從實體帶到網上的世界,並把用戶無縫體驗所需的Infrastructure (基建)架起來。今時今日,這些都已經是Given,市場充滿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的策略視野,亦提升到雲計算及零售整合的層面。2019年的阿里巴巴所需要的經營人才,跟1999年的阿里巴巴亦大有不同。

廣告

現時阿里巴巴38位合夥人當中, 有今年新增的兩位80後合夥人,確保阿里巴巴的經營策略,保持在前瞻者的角度。但除了世代這件事,當年的創業初心在今天也不夠用,阿里巴巴已膨脹到現時的規模,除了「快狠準」的拼勁,亦要考慮如何能持續經營。畢竟開快艇和駕駛大郵輪所需要的技巧,是不大一樣的。

換句話說,一定程度的管理層替代,就像新陳代謝,對公司不單是好事,更是必須的。

開展新一頁 馬雲絕不落寞

對投資者來說,馬雲退任後的阿里巴巴,仍然是阿里巴巴,business as usual(如常營業)。對馬雲來說,人生中光輝的一段現在正式落幕,但馬雲大有潛力以其他方式,繼續發揮他的巨大影響力。

現今世界資訊氾濫,造就了KOL文化,大家都渴求智者的真知灼見。像較早前馬雲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跟Tesla創辦人馬斯克 (Elon Musk)的對話,就引來全球關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馬雲仍是可以繼續給阿里巴巴加分的。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Wendy So(筆名)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