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中芯禁令箭在弦上 台廠誰受惠誰受害?

MoneyDJ新聞 2020-09-28 10:59:02 記者 王怡茹 報導

美國總統大選將至,美中之間的科技角力也越來越趨向白熱化。繼華為之後,近日外媒報導,根據一份美國內部文件指出,美方即將對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實施禁售令,若消息屬實,這無疑是再掐斷中國另一個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命脈。

外界高度關心,這將對台廠造成何影響?誰又會受惠或受害呢?MoneyDJ訪問產業分析師、供應鏈,以初步釐清出美中科技激戰之下的可能發展脈絡。

【轉單效益下 晶圓代工價格易漲難跌】

美國政府於今年4月份宣佈針對與軍事用途有關的科技設備、技術實施管制,以防止中國、俄羅斯與委內瑞拉透過民間供應鏈取得美國新興技術;近期市場傳出,美方有意將此規定套用在中芯身上。

根據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等27日報導

,商務部在發送給晶片產業的信件上指出,出口給中芯或其子公司的科技,有被中國軍方挪用的風險。

中芯禁令似乎箭在弦上,分析師認為,如果中芯被禁消息成真,未來將無法順利生產晶片,短期來看,有機會掀起一波轉單潮。而中芯的客戶除了轉往華力微電子等中國本土晶圓廠外,也有可能轉向到台灣的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台積電(2330)投片。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芯月產能約當48萬片8吋晶圓,在全球市占率約5%多,僅次於聯電,是全球第五代晶圓代工廠;從製程別劃分,今年第二季以0.15/0.18微米占比最高達33%,其次為55/65奈米、占30%,14/28奈米則占9.1%,顯示公司有超過一半營收來自於較為成熟的製程,產品組合與聯電相似較高。

在從銷售區域來看,公司有約66%營收來自本土(含香港),美國約2成多,其餘為歐亞大陸約12%。據了解,華為海思是中芯的第一大客戶,第二、三大客戶分別為高通、博通,替其生產PMIC、低階手機AP/SoC、RF IC等產品,各占中芯營收比重約12~14%、5-7%。

中芯小檔案:



資料來源:中芯財報、市場訊息。

分析師進一步指出,儘管短期內存在轉單的機會,但台灣晶圓代工三雄產能利用率在相當高的水位,約96-100%,是否有能力承接轉單,也是一大問題。不過,以業界常態來說,只要客戶開價夠好,或可利用調整交期的方式來因應;短期內晶圓代工價格恐是易漲難跌。

【設備廠短期有雜音 長期不看淡】

受害者部分,首當其衝的是勢必是設備廠。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今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就有機會衝上173億美金、搶下第一,未來幾年也蟬聯寶座。分析師認為,若禁令擴大,恐迫使中國轉向跟日本、韓國及本土廠商買設備,在最壞的情況下,有可能影響美國設備商約8-10%業績。

回歸台廠部分,目前包括京鼎(3413)、日揚(6208)、翔名(8091)、千附(8383)、帆宣(6196)等,都有一定營收比重替應材、ASML等國外大廠代工零部件,且與中國市場客戶有所往來,多多少少會到一些衝擊。

有設備主管私下透露,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在11月舉行,選前變數相當多,政策也朝令夕改,因此目前公司對中國市場抱持相當保守的態度,大部分的計畫都已經暫停,先把重心放在台灣,尤其是台積電,待事情比較明朗化後再進行下一步動作。

他認為,就算中國從此再也無法取得美國的技術與設備,需求也不會因此消失,包括智慧型手機、AI、自駕車…等都需要晶片,而國際大廠應該也會展開行動,進行產能、客戶的調整配置,以替代方案供應中國,或是尋覓其他新市場機會。

此外,外界也關注,中芯禁令如落地,是否會複製華為禁令經驗,提供一定時間的寬限期,甚至可能展開一波設備拉貨潮。業內人士分析,設備的ARO(after receipt of order) 大約6-8個月時間,期間變數相當多,理論上中芯拉設備沒有意義,就算囤了也可能無法使用。

不過,他表示,雖然美方動作頻頻,中芯卻沒有因此放慢投資步伐,今年資本支出更上修到67億美金,是聯電的好幾倍;且從各種跡象跟消息來看,年初迄今中芯確實有在大拉設備、先買再說,預期禁令正式發布後的拉貨力道將會更為明顯。


【地緣風險增 提升技術層次為台廠當務之急】

另一方面,在設備斷炊之後,對中芯可能造成什麼衝擊呢?業內表示,半導體是全球性的產業,供應鏈之間的關係複雜且緊密,沒有人可以單打獨鬥,如今美方對中芯出重拳,中國想要發展先進製程恐是窒礙難行,官方所喊出的「2025年晶片自給率達70%」目標更是笑話一則。

他也說,28奈米是一個分水嶺,該製程節點採用高介電層/金屬閘(High-k Metal Gate,HKMG)技術,之後的製程工藝難度越來越高,而28奈米以上製程或有在地解決方案的可行性。一般來說,晶圓廠多會培養本土維修服務團隊,但能支援到何地步仍是未知數。

整體來看,中國的態度是一大關鍵。目前看來中國半導體產業未成氣候,還是高度仰賴國外公司的技術,綜合各種利益權衡的考量,有可能會對美方虛應故事、先服軟,而暗地裡持續推動自製及發展新技術(如第三代化合物)。此外,美國若把中國逼急了,也不能完全排除中方祭出殺手鐧回擊美國的可能性。

不管劇情怎麼走,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勢必會加快推升晶片自製率,對台廠來說仍是不可忽視的隱憂。在世界兩套系統逐漸成形下,台灣半導體公司更不能隨波逐流,必須提高技術層次,如同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於今年半導體展演講時所提及的:「台灣要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讓其他地區供應鏈做不到,只能回來找台灣。」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