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群暴斃求解 水盒子監控水質

受溶氧量不足等因素影響,台中市包括頭汴坑溪、東大溪等河川,陸續傳出魚群暴斃情況,為全面監控水域環境,中市府環保局申請環保署補助,在全市11處魚群死亡好發水域、19處高汙染潛勢區下游裝設水盒子,藉以掌控水質溫度、導電度等水況,縮短應變處理時間。

台中市近年來魚群暴斃事件頻傳,包括今年3月間、大里溪大里橋下河段因斷水出現大量魚屍,筏子溪支流大雅十三寮排水匯集處4月出現魚群死亡,緊接著,西屯區東大溪5月又傳魚群翻肚,而大里區頭汴坑溪日前接連出現大批死魚,環保局緊急介入採樣調查。

面對此情況,環保局指出,每逢夏季高溫,可能因水泥河道悶熱、水溫太高等因素導致魚群死亡;此外,每年11月至隔年2月間的枯水期間,因河道水位偏低、水量少,或是河道施工影響水質、底泥分解釋出汙染物等因素,溪水溶氧量低,也都容易導致魚群死亡。

環保局強調,集體暴斃的魚群多為小型魚或大型魚類,原因在於小型魚對環境變化較敏感,只要環境稍惡化、可能就影響其生存;大型魚類則對氧氣需求量高,容易因缺氧死亡。

從被動轉為主動,環保局與經濟部水利署三河局、水利局及台灣台中農田水利會共同建置「死魚清除暨水質異常通報平台」,並於四張犁支線、柳川、中興大排及旱溪、筏子溪沿岸等魚群死亡好發處、高汙染潛勢區下游裝設共30個水盒子,一旦水中溶氧量偏低、水質出現異常,就會發出警示,相關單位可評估是否開啟水門或進行立即性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