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角色轉至深圳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特區從加工出口起家歷經幾次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城市經濟持續發展。1980年深圳GDP僅2.7億元人民幣,2017年超越廣州,2018年超越香港,2019年深圳GDP總值超過2.6兆人民幣,蟬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北京,同年深圳人均GDP超過20萬人民幣,蟬聯中國城市第一。今年10月15日,習近平新南巡期間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則昭示:十四五時期的深圳將進一步以數位經濟為產業主題,承繼改革開放的責任「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內外經濟雙循環火車頭。

習近平表示,要建設深圳成為「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就是數位經濟,包含數據收集、整理、處理、應用等衍生服務。而深圳在通訊技術設備的研發製造方面,深圳有華為、中興通訊、長城計算機、大疆等ICT設備大廠。數位平台方面如遊戲、購物、叫車、社群、電子支付APP等,則有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網際網路龍頭企業總部或研發基地進駐。換言之,深圳已經具有數位經濟產業聚落的特徵,中國將在此基礎上打造深圳成為國際數位經濟之都。

換言之,深圳若持續發展數位經濟產業與特區改革試點,將具有更完整的數位經濟軟硬體產業鏈與資本市場環境,深圳在內循環經濟中的角色,在國內形成一個以數位經濟為主體,不同於上海為首的長三角經濟圈以貿易和服務業為主題的資本聚落與金融聚落,提供中國國內市場數位經濟相關設備、技術、貨品或服務交易、商品物流相關服務。

廣告

深圳的數位經濟與國際經濟外循環的關聯,則體現在習近平要求深圳「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引進「金融、研發、設計、會計、法律、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等措施。

而深圳在投融資、財政稅務、金融創新的制度、企業與人才的開放與改革皆展望於把國際資源「引進來」,協助中國「走出去」的戰略布局,其首先牽動的是同屬珠三角的香港發展前景。

香港百年來所建立的金融市場制度與人才儲備,使得香港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與外資跳板等國際金融之都角色短期無法取代,中國需要透過香港繼續吸引外資、人才、技術補足國內短版。

然而,也因為香港反送中運動後的政治遺緒,可預期北京將逐漸把香港國際經貿物流乃至於金融服務的樞紐角色轉移至深圳。未來深圳與香港的關係更可能是香港衛星化,作為服務深圳的角色存在。(作者為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