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信貸成長是虛胖?民企貸款仍難、降準反助長金融投機

MoneyDJ新聞 2019-04-02 10:22:32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中國經濟逐漸降溫,北京當局決心振興景氣,但人行降準雖為銀行釋放大量資金、對經濟的效用卻有限。銀行依舊不願放款給民企,是罪魁禍首。

華爾街日報1日報導,自去(2018)年1月起,人行已經透過降準的方式進行五輪信用放寬行動,但資金並未流入陷入困境的民企手中,銀行反倒將資金釋放給短期借貸者,多數是金融貸款人。這雖然降低了銀行背負的風險,卻引發了金融市場投機風潮。與此同時,體質較強健、能夠取得信貸的企業,卻因為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不敢貸款進行長期投資。

表面上,北京放寬信用的行動令人印象深刻。今年1-2月整體信貸(包括銀行貸款及從資本市場募集的資金)擴張了人民幣5.3兆元(相當於7,897億美元),上升幅度創史上高。與此同時,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3個月利率也從2018年1月的4.73%下降至2.81%。然而,Wind數據顯示,1-2月期間,銀行新增的長期企業放款額僅達人民幣1.913兆元、較去年同期萎縮4%。

事實上,北京當局的信用寬鬆政策,雖使過去一年的整體企業貸款利率下降約0.5個百分點,但民企若想向銀行進行一年期的貸款、利率卻依舊高達6~8%。國企負擔的利息,則較接近一年期貸款利率指標(4.35%)。

放款人員責任過重,是銀行鮮少貸款給民企的主因。英國金融時報1月21日報導,民營企業約為中國政府貢獻50-90%的稅收,對全國經濟的產值約占50%。然而,民企取得的新貸款,卻僅佔整體的11%。

廣告

為何人行的行動效果不彰?桔子水晶酒店集團創辦人Wu Hai說,這是因為,為民企提供貸款時,即使銀行的風控委員會已經核貸,一旦出現違約、責任還是會落到當初找來該家民企的放款主管頭上。也因為如此,放款人員一切都只願照規定來。

紐約研究機構「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簡稱CBB)直指,今(2019)年第一季(1-3月)中國經濟無疑(unmistakable)有復甦跡象,但成本愈來愈高昂,是以信用飛漲作為代價、跟北京當局希望去槓桿的作法背道而馳。

CNBC、路透社等外電報導,CBB 3月27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借貸成本日漸增加。據調查,中國每一個產業和地區Q1的借貸成本,都比上一季還高,平均銀行貸款利息季增了101個基點、來到6.9%,非銀行的平均貸款利息更暴增426個基點至11.42%。CBB執行長Leland Miller說,北京當局若希望經濟持續復甦、肯定得為利息進行補貼,中國政府雖可一手帶動經濟於Q1反彈,但不代表剩下的這一年景況都將明顯改善。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