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線投資小米的邏輯

小米(SEHK:1810)的投資價值,向來都備受爭議,市場上分開成「米粉」和「米黑」兩大派。主要原因在於小米在性價比競爭的道路上不遺餘力,以如「七傷拳」般的方式,傷害市場眾多競爭對手之餘,同時大大犧牲了自己產品的毛利。

小米模式具獨特性

不過,這種被指「害人害己」的發展模式,也是教科書式的經營策略之一,在市場學上被稱為「市場滲透戰略」,志在先搶奪更高的市佔率,培育了眾多忠誠客戶群後再抬價,享受強大而穩定的收入流。當然,沒有確保成功的經營策略,教科書式的經營策略也不能看作是小米經營模式沒有瑕疪的根據。同樣為人所詬病的,是小米究竟是一家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

目前,把小米看成哪一方面也不合理,若把它想像成軟硬結合的商業藍圖,小米就是以小米有品、小米之家作為營銷渠道,拿小米手機以及小米AI(小愛同學)智能音箱作為核心入口,AIoT 和智能家居的一眾生活消費品組成一個新生態和網絡壁壘,讓產品全面包圍消費者,同時收集數據優化產品以及幫助其最賺錢互聯網服務及廣告業務。業務定位宏大且引人遐想,但愈宏大就愈讓投資者擔心這是理想,還是只不過是奢想。

當然,到這一刻大家都不清楚,還需要持續對小米進行監測。投資者可以密切注意以下幾點:

  1. 小米在主要細分市場(手機、電視、其他大宗智能家電)的市場份額及增速;

  2. 小米互聯網收入的比例和絕對值、以及增長速度;

  3. 非小米手機接入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比例;

  4. 物聯網設備智能化所帶來的使用價值的突破。

物聯網發展成效待驗證

頭三點基本上都能在小米的財報找到,不然也能在各市場研報中覓得,但第四點就要多加一點功夫,這主要是在客戶端方面的用戶體驗。智能家居的電器可能增添了很多功能,但未必都是用家欣賞的,甚至乎有早前亞馬遜智能音箱半夜發出怪笑的異象等等。倘若你是小米的忠實擁躉,或許也能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雖然不夠客觀全面。而小米的爭議性較高,或許反而方便了我們做這方面的分析,米粉和米黑在網上的討論都不遺餘力,詳讀他們的評論,意義可能比看市場研報或集團財報更大。

廣告

除此,投資者還須注意小米其他的潛在風險,如集團品牌力較低及研發實力偏弱等常常被詬病的情況。另外,小米因為走性價比路線,變相其供應商和經銷商的利潤較低,小米面對他們的話語權亦會較弱,這亦可能是小米頗常有缺貨情況的原因,要幾次三番的考驗米粉的耐性實屬不智。短期內,南韓近日爆發肺炎疫症,對小米的供應鏈亦有所影響。

結語

小米營運有其獨特模式,而且在海外發展也有不錯空間,但由於經營環境現時存在不確定性,這會帶來一點風險,惟長期仍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Jack Yip 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