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2020投資新趨勢 新北場圓滿落幕

【時報-台北電】由金管會證期局指導,證券期貨周邊單位共同主辦的「2020年投資新趨勢系列講座」,12日舉辦新北場,邀請臺灣期貨交易所交易部副理戴良安與新光證券投資信託公司董事長劉坤錫進行演講,分別以「瞭解期貨市場 充實理財新知」及「疫情經濟與投資心法」兩大主題,傳遞理財新知。本活動最後一場10月17日將在台中舉行,錯過前三場的民眾敬請把握掃描QR Code或至證基會活動官網(https://webline.sfi.org.tw/workshop/class.asp?csn=467)報名。 戴良安表示,2019年全球衍生性商品集中市場交易量達344.75億口,創下歷史新高,年成長率達13.7%,連續兩年創下近十年新高,其中期貨交易量成長12%,達192.41億口,選擇權交易量成長16%,達到152.34億口,交易持續熱絡。 綜觀全球各區域期貨市場發展,亞洲地區2019年市占達42%,交易口數達144.86億口,較2018年成長29.1%,拿下區域第一,戴良安說,亞太地區交易量成長,主要是中國大陸及印度兩市場交易量增加所致。 歐洲地區則受利率商品交易量隨波動度下降而減少,交易量降至50.34億口,年衰退4.4%;北美地區年減2.8%,交易量為102.65億口,主因為股價指數商品交易量大幅衰退。 再由全球各類別期貨商品交易概況分析,2019年交易量前三大期貨及選擇權類別為股價指數類、個股類及利率類,市占率分別達36.1%、17.7%,以及13.8%,最受投資人青睞。 此外,利率期貨及選擇權交易量已連續四年成長,2019年達47.63億口,相較金融海嘯後低點的2012年交易量成長64.7%;大宗商品期貨及選擇權2019年交易量達72.2億口,年成長率19.2%,除了非貴金屬類商品年減5.5%外,各類大宗商品幾乎都有雙位數成長。 戴良安指出,台灣期貨市場合計共有279檔商品,標的涵蓋股價指數、股票、商品及匯率等,統計2020年前八月商品成交比重以台指選擇權占比59%最高,其次依序為小型台指期貨18%、台股期貨14%、股票期貨7%,其他商品合計2%。 2020年前八月交易人參與比重,自然人達48%,外資26%,期貨自營商25%,其他機構投資人占比1%。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期貨市場交易量逾2.6億口,為連續第六年交易量突破2億口,2020年前八月累計交易量已達2.3億口,日均量達145萬餘口,創歷年新高紀錄。 戴良安表示,隨著全球期貨商品交易熱度持續升溫,期交所也於2017年起接連推出美股股價指數期貨、英鎊及澳幣匯率期貨與布蘭特原油期貨等,那斯達克100股指期貨與富櫃200指數期貨自2019年10月1日上市交易。 期交所2020年6月8日更推出台灣永續期貨與台灣生技期貨兩檔新商品,分別搭上永續(ESG)投資規模增加及產業發展政策重點項目,成為全球投資趨勢,同時也衍生相關避險與交易需求。 針對選擇權交易及風險管理,戴良安說,選擇權具備交易彈性及資金成本低的優勢,不過,財務槓桿風險也相對較大,因此,在資金管理與風險控管上也更加重要。 戴良安並以保險概念來解釋選擇權買賣的涵義,選擇權買方支付權利金,像是民眾買保險支付保費,最大損失是權利金,而賣方收取權利金,在特定期間內負履約責任,就類似保險公司有理賠出險義務。 一般而言,選擇權賣方的勝率較高,當行情走勢符合預期,可以賺取權利金,但行情不利時,單次損失即可能賠掉過去所有獲利。 戴良安提醒,市場行情隨時都可能出現黑天鵝,建議擔任賣方的交易人應該多準備保證金,做好資金管理,且需注意深價外契約及遠月份契約的流動性風險,避免執行停損或反向沖銷時,因市場流動性問題造成大幅虧損。(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昱光/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