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金融業財務 2023年才復甦

【時報-台北電】標準普爾全球評級24日表示,全球銀行業受疫情衝擊的程度遠比預期嚴重,標普今年來已就全球採取335項負面評級行動,金融業者的財務實力要回到疫情前的水準估計至少要到2023年,其中信貸損失急劇增加至為關鍵。標普也對大陸、新加坡、香港和韓國等台灣銀行業高曝險的海外市場示警。 財政部長蘇建榮日前在立法院財委會指出,每季公股事業會議都會提醒所有行庫注意海外曝險,尤其是陸、港一定要特別注意,因疫情關係,歐美服務業風險相對提高,也已要求各行庫做好風險管理。整體來看,公股行庫對大陸曝險,從去年的7千多億元降到5千多億元,淨值比從0.61降到0.3,蘇建榮說,後續也會要求行庫持續小心審慎。 今年第二季疫情最熾之時,三家全球信評機構接連發布發行人信評警訊,單是標普在3月1日至9月7日發布的負向評級行動,包括對銀行的234次評級行動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NBFI)的101次評級行動,大多數是評等展望被調整,占了七成,其他三成是評級下調和被列入觀察名單。 標普指出,相較歐美大型銀行的嚴重疫損,亞太地區銀行業的處境是「早發生、早處理」,也希望能早復甦,因為亞太國家如澳洲、新加坡、香港信貸違約率在2019年接近歷史低點,2020年信貸損失雖可能倍增,但仍處較低的基期水準,可望在後疫時期經濟復甦時得到些許損失緩解。(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陳碧芬、孫彬訓/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