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對話;鴻海/廣達秀布局,商業模式共識待建立

MoneyDJ新聞 2019-12-06 12:08:41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醫療與科技結合成話題,國內資通訊產業龍頭鴻海

(2317)與廣達(2387)首度在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中對談,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附圖左)表示,智慧醫療已納入集團未來五年的產業規劃,其中Mobile/Digital Health是很適合台灣科技業發展的領域;林白里(附圖右)坦言,IT業進入生醫很挑戰,但趨勢已經來臨,未來可能還需要十年建立商業模式共識,同時台灣在軟體人才、醫院大數據整合上,還有可以待努力空間。

今(2019)年生策會理監事改選,加入了11位科技席次代表進駐董事會,其中包括林百里、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等,都在名單內,未來合作格外引發關注。今(6)日在醫療科技展的論壇上,鴻海與廣達也首度就集團布局醫療科技規劃,對外說明。

劉揚偉說,根據勤業眾信報告,2025年全球健康產業產值將達20兆美元,細分四個區塊來看,數位醫療相關產值將以年複合成長29%的速度、在2025年達到5,040億美元,是產值又大、成長又快的領域,代表新進企業很有機會,且也很適合台灣科技業共同發展。

他表示,鴻海集團經過很多年研究,已經把數位健康放在未來五年的產業規劃,如果再把數位健康的版塊區分,Mobile health(移動醫療)digital Health(數位醫療)特別適合灣產業發展。

劉揚偉說,集團在醫療的布局,包括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捐贈的台大癌醫中心於2019年落成並將開始運營,目標係成為東南亞最好的癌症醫療跟研究中心,中心規劃總計500個病床,2019年將開放100個,未來將以每年增加100個的速度增長;而H2U平台,是利用手機作為個人醫療紀錄的載具,方便醫病方隨時調閱使用。

廣告

至於次世代光子治療系統(zap),是全球第一台可用非侵入式治療頭頸部區塊癌症治療的機台,是由集團新竹半導體的設備子公司負責製造,20179月已獲美國FDA核准,全球已安裝三台;對於生醫界擔心少量多樣的硬體生產,不符合IT產業的製造邏輯,他也說,工業4.0目的就是解決量少多樣的問題,集團在日本也有8吋晶圓廠,會做醫療相關的小量晶圓生產,歡迎產業有需要跟其聯絡。

劉揚偉認為,過去要醫「未病」很難,現在通過ICT產業的整合,可以在沒有病的時候,整合相關的生理資料並進行分析,達到預警效果。

林百里則坦言,IT業進入生醫業,非常挑戰,要很勇敢,因為生醫界講科學跟人命關天,這是IT業沒處理過的,自己花了兩年才慢慢聽得懂。

他也說,現在面對的醫生都很懷疑AI可以做甚麼?透過IT產業與醫病的溝通對話,預期最快商業模式還需要十年建立所有共識。

不過他也認為,這個趨勢已經來臨,但還有些地方待解。事實上AI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例如最初階的影像方面,包括腫瘤、乳癌、中風、心血管等領域的問題,都陸續被解決,算是很基本的應用。

但所謂的大數據,如何應用就是個創新。他說,其實健康的大數據,來自病人生活圈、醫院、基因等領域,醫院數據只占其中20%,但是最複雜處理的。他說,要使用醫院的大數據,不是一個醫院就可以做,並須整體的配合,如美國醫院已採用FHIR(快速鍵康照護互通資源),建立數據交換標準,讓不同醫院的資料可以用同一個規格去交換,或所謂的聯邦學習生態圈(FEDERATED LEARNING),這都是美國已經在做,台灣可以努力的地方。

他說,廣達進入智慧醫療才一年,還在學習階段,但有所謂的ABCD,即為AI實驗室、大數據(Big Data)、雲達科技(Cloud)、裝置設計(Device),並與國內北榮、高醫、台大等教學醫院合作,另也和MIT簽五年合作計畫,透過AI預測院內感染狀況等三個計畫;不過他直言,台灣在AI軟體教育落後很多,目前還沒有解決辦法,醫療裝置少量又高深難懂,也是資通訊產業跨足有待解決的問題。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