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城商行可能會出事?要自己識辨風向

Chinese flag in foreground with The Bund in Shanghai in the background
Chinese flag in foreground with The Bund in Shanghai in the background

得獎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說《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裡面有一句「精彩」的對話:我們拿走了你表達出來的東西,因為這樣做可以揭示你本來的面貌。We took away your art because we thought it would reveal your souls.

這句話,或許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明白現在的經濟狀況。

金融風暴過後,代之而來的是重重迷霧。各國央行由於大幅增加資產負債,大量的資金導致全球實際利率下降,帶來的繁榮阻擋了人們的視線;一旦迷霧退去, 經濟狀況便會清楚浮現,更會揭露經濟體本來具有多少生產能力(Natural measure of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目前,共有超過400家內地銀行的下屬機構在香港運作經營,包括十八家內地城商行的股份在香港上市交易。自從大新銀行(SEHK:2356)決定對重慶銀行(SEHK:1963)的策略投資實施大幅減值,隨之而來一系列事件,涉及:包商行、恆豐銀行、錦州銀行(SEHK:416),發展到今天,人民銀行又宣佈降低存款準備金要求,其中城商行降準幅度更達到100個基點。

這些事件的出現,對內地銀行體系的某些行為(Sectorial Behaviour)施加了一定壓力,亦難免引起投資者的猜測及疑慮。究竟,這些事件會否揭露城商行的本來面貌?內地銀行和香港同業的互相關連程度又有多高? 在這個運作當中,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又起了什麼作用?

廣告

如果投資者對這些題目感到興趣,我們可以嘗試討論一下相關的理論基礎、填補一些空隙,但是「不可能」提供足夠資料、認真解答上述問題。

利潤是個「意見」

內地銀行在「指導利率」機制下運作,貸款需求、市場風險、經營利潤等都在一個「宏觀規劃」的保障範圍,所以相對是個「很特別」的投資機會。而且,通常在利率走勢「向上」的時候,貸款會更有效地增加,利潤更有保障。

內地城商行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地方非公營的中小企、房企等等,每一筆貸款都對各省市的經濟起了積極作用,但亦面對一定程度的其他風險。

雖然貸款質量會受到很多未知因素影響,但對於某些城商行來說,一旦被發現遇到週轉困難、在結算日無法履行責任、互相影響的骨牌效應可能因此會出現,產生的系統性風險(Systemic Risk)通常會被「宏觀規劃」所控制、或甚至解除,因此投資者可能享有「很特別」的保障。

所以,明白「宏觀規劃」的運作規則、發展方向、以及可能面對的各種挑戰,才是投資內銀股的關鍵,跟這些銀行利潤是多少並不完全相關、或甚至可比。

存款準備金的「作用」

存款準備金是央行用來控制系統性流動資金「分配」的工具,換句話說,準備金的要求間接影響了體系「內」資金在不同銀行間的用途。但是,會否對信貸總量做成影響? 傳統教科書用 Multiplier (倍數增大)這種概念來解釋信貸的形成,但今時今日,咁嘅「了解程度」已經唔夠。

在全球經濟互相關連的情況下,Multiplier 這種解析存在誤解或不完整的描述,比較「接近」現實的故事是 Fractional Banking 。所以,創造信貸並不需要存款,因此也跟存款準備金無關。但有關流動資金的要求,是另一個題目。

創造信貸需要的是「信心」、一顆可以「從小變大」的「種子」,而商業銀行要求的是「充足」的資本。這個故事,就正如梵高死後留下一大堆「一文不值」的畫,要通過成功收藏家的推薦,價值「信心」才被建立起來,他的畫才因此慢慢變得「值錢」。

準備金在銀行體系產生什麼作用? 央行的日常運作、短期回購等都需要利用商業銀行提供的儲備(包括外匯儲備),商業銀行在結算日滿足了準備金要求,其餘時間便可以利用流動資金進行交易,達到央行預期的貨幣輸送(Monetary Transmission)效果。

但是,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就算資金被「釋放」,並不表示商業銀行運作會更有效率,相反當利率走勢「向上」的時候,市場會要求信貸更傾向用於更「有效率」的地方,整體信貸更容易「有效地」增加,利潤更有保障。

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在於資產負債的組合,而貨幣供應的基礎,包括了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儲備。假如:企業的資金來源,是源於央行的「印銀紙」機器,產生的資金週轉困難又不能夠被金融體系「內」規模較大的機構吸收,會逼使銀行同業出現資金週轉困難,是一個警告信號。

投資者需要知道什麼

又被稱為:「大風吹」的音樂椅遊戲,參與者各出「奇謀」,遊戲規則是:爭不到座位的就會被淘汰出局。全球利率下降,大量資金要尋找出路,導致市場上一些有「奇謀」的,對風險投資更感興趣、加大了投入。但是,資金最終並不一定用於有生產效率的地方,當音樂開始「變調」、甚至突然停止,某些失去效率的環節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香港作為向國際開放的金融城市,有獨特的地位、亦有獨特的運作規則,全球一體化以後,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比例,近年已失去一個經濟體應該具備的規模和比例。另一方面,內地各種工業和非工業的比例、工業和非工業城市的人口規模、運作效率、需要的金融服務等等,跟香港存在很多差異,很難以同一個標準去比較,投資者亦可能低估了這些差異的規模。

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將需要更緊密有效處理各個城市之間差別。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筆名)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