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VS維亞生物 投資CRO行業揀邊隻?

疫情無阻創新藥時代,除了生物科技股受捧,受益於傳統藥企轉型創新,把研發外包給藥物發現服務(CRO)公司,以節省研發成本和時間,也帶動CRO行業跑贏大市。

當中,藥明生物(SEHK:2269)和維亞生物(SEHK:1873)年初以來已升逾50%,本文將探討兩公司的業務,從而判斷誰更值博。

藥明生物收取銷售分成

藥明生物為內地最大的生物製劑服務供應商,服務涵蓋生物藥的全產業鏈,包括發現、開發、檢測和生產外包,公司在雙抗(被認為是治療癌症等疾病的下一代藥物,相比單抗更難開發)、ADC(新興高藥效生物藥,2019年美國FDA批准的14個新生物藥中有3個為ADC)、融合蛋白等領域提前佈局,擁有技術優勢。

藥明生物的主要收費模式為按服務收費(FFS),公司會按該服務的估計成本、時間和開支等,決定由發現、開發至生產等各個步驟的收費水平。此外,研發若進入新階段,公司亦可從中收取里程碑費,通常介於50萬至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藥明更讓人感到期待的,是除了服務費,還會收取銷售分成費,自新藥推向市場起收取,通常收取新藥銷售最多8%的金額,一般期限是5至10年或直至專利到期。隨著時間推移,有更多的新藥成功商業化,藥明享受的分成只會愈來愈多。

維亞生物CFSEFS雙輪驅動

維亞生物的業務模式也有其獨特之處,除傳統服務換現金(CFS,cash-for-service)之外,其獨有的服務換股權(EFS,equity-for-service),即以CRO服務換取對方的股權,待其研發見進展時逐步出售股權獲取收益,若客戶不購買任何CRO服務,則屬純粹的現金投資。

廣告

去年,維亞生物審閱635個早期項目後,最終篩選出19個新增孵化投資初創項目,並對現有2個孵化投資企業追加投資。期內,透過出售兩家孵化投資,令EFS業務收入獲利7,750萬元,佔公司總收入的24%。由於股權投資並沒有銷售成本,令公司利潤率由2018年的43.1%大增至2019年的82.3%。

估值比較

去年,藥明生物收入按年增57.2%,至39.8億元;純利增60.2%至10.1億元。股價近期不斷破頂後,截至6月26日收報149.5元,市值1,947億港元,市盈率高達175倍。

然而,藥明收入和純利的往績增速驚人,2015年的收入及純利僅5.57億元及4,450萬元,直至2019年的四年間,年複合增長分別達63.5%及118.5%,加上,集團截至去年末的未完成訂單高達51.02億美元(折合362億元人民幣),為業績保持高增長奠定基礎。

至於維亞生物,去年收入增長53.9%至3.23億元,純利大增1.9倍至2.66億元,主要因出售股權投資,公司上周五收報6.86元,市值約114億元,市盈率約39倍。

雖然,涉及投資的EFS業務收入較為浮動,但單計其CFS業務,去年增長其實也錄58.8%至2.46億元,以公司有紀錄以來於2016年CFS業務收入8,146萬元計,年複合增長達至 45%,是不錯的水平。然而,維亞生物的在手訂單只有3.49億元,未來業績的確定性肯定沒有藥明生物這樣高。

愚人結語

藥明生物未來業績高增長有極大確定性,研發實力在內地數一數二,市佔率龐大,理應享有龍頭企業的估值溢價。不過,維亞生物亦有高增長的往績,股權投資更隨時為業績帶來彩蛋,其估值較為便宜,追求股價有爆發力的投資者,不妨買入靜待公司成長。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Dennis Au 持有上述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