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時保單整理的3個步驟

近月熱民熱潮升溫,規劃移居外地首要考慮醫療及生活保障,然而在香港購買的醫療保險,並非都能在異地繼續享用相同保障,以下三大步驟有助大家移民前評估及整理醫療保險,讓自己及家人獲得最適切保障。

第1步認清移民地區醫療保障

在決定移民前必先要研究當地的醫療保障及開支,才能決定如何處理手上保單。由於每個國家及地區的醫療保障各有不同,如澳洲有為市民提供有MediCare的醫療保障,根據「全民醫保醫療指導收費標準清單」為國民提供一般醫療保障,不過納稅人需要將收入中約2%繳交醫療稅(MediCare Levy),如果收入高於90,001澳元(約478,415港元),便要再繳交醫療保險附加費(MediCare Levy surcharge)。

澳洲醫療保險附加費收費等級

基本級別

第一級別

第二級別

第三級別

單身人士

$90,000澳元或以下

$90,001澳元 – $105,000澳元

$105,001澳元 – $140,000澳元

$140,001澳元或以上

家庭

$180,000澳元或以下

$180,001澳元 – $210,000澳元

$210,001澳元 – $280,000澳元

$280,001澳元或以上

稅收

0%

1%

1.25%

1.5%

參考網址:https://www.ato.gov.au/Individuals/Medicare-levy/Medicare-levy-surcharge/Income-thresholds-and-rates-for-the-Medicare-levy-surcharge/

廣告

美國住院費用高昂,必須購買醫保才能保障健康。其保險體制可分為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HMO)、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PRO)、Exclusive Provider Organization(EPO)及Point-of-Service(POS),當中保障範圍各有不同。

美國醫療計劃

醫療計劃

類別

Exclusive Provider Organization

必須於醫療網絡內求醫,不能報銷網外醫生。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需要選擇醫療網內的醫生作家庭醫生,每次普通求診均需找該名醫生轉介。

Point of Service

選擇網絡內醫生收費較低,需要選擇一個家庭醫生,經該名醫生轉介後才轉介往專科。

Preferred Provider Organization

保險公司會提供醫療名單,可於名單內任意選擇醫生求診,投保人亦可以選擇網外醫生,但自費率較高。

參考網址:https://www.healthcare.gov/choose-a-plan/plan-types/

第2步問清楚海外保障範圍

移民前必須審視自己持有的保單,是否能涵蓋海外保障,一般人壽及意外保障影響不大,但不過醫療保險會對海外人士的保障打折扣,例如富衛守衛您保費回贈住院保障計劃中,如果保單持有人於香港、澳門、南韓、台灣、星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加拿大、美國、西歐、澳洲及紐西蘭以外地方入院留醫,每日住院的權益賠償額需要被扣減50%,每日住院現金權益賠償的最高賠償期限為90日。

而政府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也列明,精神科治療不在全球保障範圍之列。如果未清楚現有醫保的海外保障範圍,應直接向保險公司查詢。

第3步當地申請保險

如果充份肯定於當地落地生根,而現有保單又未能涵蓋當地醫療保障,在當地移民後可向當地申請醫療保險。投保人有需要提交身份證明文件及過往的醫療紀錄,如果資料內容為中文,一般保險公司能夠自行翻譯。當保單成功獲批後,才正式通知香港保險取消保單,避免兩份保單之間出現空窗期。

相關文章:4大投資移民熱點大比拼;移民前要做好的4大財務安排

More reading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