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生積蓄獻匯豐 收息慘劇見散戶弊病

講到投資慘劇,不得不提匯豐(SEHK:5)停派股息。匯豐作為本地散戶鍾愛的收息之選,停派股息後股價重挫,相信不少匯豐擁躉均錄得顯著帳面虧蝕。無論散戶忍痛止蝕,抑或默默死守,買入匯豐作長線投資無異是錯誤決定。今次收息悲劇絕對值得投資者反思,以免再犯「死守匯豐」的重大錯誤。

分派亮起響號

相信不少散戶買匯豐都以收息為主,但企業派息要持續穩定,其賺錢能力同樣要持續穩定。若業務表現存在周期性,那麼派息政策就不能過於進取。匯豐的分派比率在過去五年間兩度超越100%,若非應英倫銀行要求停派,去年分派比率亦將超過100%。這可算是匯豐分派穩定性被削弱的警號。

堅持守下去,甚至低位加注的投資者大概是看好匯豐的業務復甦後可加強分派穩定性。

經營環境惡劣

然而,自對上一次金融海嘯以來,匯豐的經營前景幾乎未明朗過。金融海嘯後利率水平持續偏低,這不但限制了銀行的賺錢能力,更大大增加銀行出現營運虧蝕的機會。因為淨息差太低,銀行的薄利容易被個別風險事件帶來的信貸虧損抵銷,這對營運成本昂貴的跨國銀行如匯豐而言更是嚴重不利。

2016年業績大倒退後,股東眼見匯豐派息越派越吃力仍默默堅守,原因大概是看好當時友邦首席執行官杜嘉祺過檔匯豐。這可算是匯豐翻身憧憬最觸目的一刻,然而兩三年過去了,強勢翻身毫無成果,一個新冠疫情更有機會令匯豐的業務表現比2016年還要差。不過,這怪不了社嘉祺,問題出在匯豐規模過於龐大,短時間內翻身已非易事,更何況在嚴重不利的低息環境之中。

廣告

身經百戰的股神巴菲特曾經指出:「除極小數例外,當聲名的管理層嘗試打理一檔聲名的生意,留下的往往是生意原來的壞名譽。」這大概解釋了社嘉褀碰上匯豐的結果。

海外業務不振

眼見匯豐基本面越來越差,堅守是愚昧的策略,但現實中確實有不少擁躉願意為匯豐獻上自己的積蓄,原因也許是他們對匯豐的業務沒有足夠的了解。

匯豐在本地市場的業務滲透度高,更是另一本地龍頭銀行——恒生銀行(SEHK11)的大股東,相信大多數港人都是匯豐及恒生的客戶。不少匯豐股東都因為匯豐在香港的領先市佔而對其業務有較大信心,但卻忽略了集團海外業務嚴重不振對整體表現的影響。

海外業務不但貢獻低,歐洲近年更錄顯著虧損,而這些不賺錢的海外業務卻是匯豐營運成本昂貴的主因,變相本地業務表現再好,有較大部分盈利仍要用於維持不賺錢業務的運作。

結語

投資部署時提防以上提到的常見散戶部署漏洞也許有助投資者避開「匯豐2.0」。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Alvin Yu 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