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投資科技股必須知的入門指南

Shopping with smartphone SEA Ltd
Shopping with smartphone SEA Ltd

90年代末和2000-2001年股市的熾熱炒作導致「科網泡沫」,許多科技股都是沒有盈利的高風險公司。但到了今天,科技行業更加百花爭鳴,各企業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可以有天淵之別,從仍在虧損中苦苦掙扎的公司,到像AppleFacebook等已成為現金牛的企業,可謂應有盡有。

科技股的波幅當然高於公用事業和消費商品等較成熟行業,但只要投資者願意承受大幅上落,就有一些卓越的企業值得投資,而且潛在回報可能很高。

因此,這個行業值得詳細研究。充分了解科技行業,包括機遇和威脅,以及包含的股票類型、如何對科技股票進行估值等等,投資者將能好好判斷哪隻股票在行業裡最有前景和值得買入。

什麼是科技股?

稱得上科技股的公司,都是在從事科技服務或產品的業務,而且股票已經上市公開買賣。換句話說,這些科技公司的股份可在股票市場交易,而買入這類科技股,就是買入這些科技公司的擁有權。

這個行業的股票包括電訊和個人電腦等舊式科技行業,到較為小眾市場,例如軟件互聯網服務和網上社交網絡等。

各企業的商業模式亦大不相同。部分公司製造科技設備,例如路由器和計算機處理器。另一些公司則負責設計產品,而將生產外判。此外,現代化的企業採用創新方式銷售科技服務,包括提供雲端應用程式訂閱服務、含廣告支援的在線網絡,網上商品市場交易徵費等等。

科技行業有哪類型公司?

科技行業的分類可以有很多方法,但對於投資者來說,可能最有用的方法是聚焦四大類業務:軟件、硬件、互聯網資訊和電訊。

1. 軟件公司

這類公司出售電腦應用程式賺取收入。根據行業歷史,軟件通常是單件獨立出售。但近年越來越多客戶以訂閱方式付費使用透過互聯網提供的軟件。這種業務模式一般稱為「軟件即服務」或簡稱SaaS。

2. 硬件公司

這類公司出售科技產品的組件和製成品,包括半導體、伺服器、電腦、智能手機、電子消費產品、電腦周邊設備和數據儲存設備。

3. 互聯網資訊公司

這類公司在互聯網上提供資訊內容、網絡和商貿平台來賺取收入。例如Yelp提供平台讓用戶聯繫本地企業,並提供相關企業資訊。另一個例子是提供網上商貿平台的eBay,可供用戶在互聯網上買賣商品。

4. 電訊公司

這個行業包括通訊公司,主要提供電話、數據和影視服務。不過提供衛星、無線電、電視廣播和互聯網服務讓用戶接通世界的公司一般也歸屬此類。

值得投資的十類科技股

除了從宏觀角度概括分析,若想買入科技股的投資者亦應該熟悉科技股一些最大趨勢。以下十大科技趨勢為投資者提供投資主題,幫助他們決定該買入哪家公司的股票。

1. SaaS

「軟件即服務」(SaaS) 公司向客戶提供雲端軟件應用,並收取訂費或使用費。許多SaaS公司為企業提供軟件,包括銷售、客戶關係管理、庫存管理、會計和職場協作平台。

2.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公司提供軟件支援各種金融服務,例子包括流動銀行、數碼付款、點對點流動付款及網上預算和會計軟件。金融科技公司一般採用SaaS商業模式或減少平台進行的交易。

3. 社交網絡

社交媒體讓用戶可使用在線網絡聯繫朋友、家人、群組、同事和組織。Facebook當然是社交網絡公司最佳例子。社交網絡的變現模式各不相同,但主要策略包括數碼廣告、訂服務及兩者混合模式。

4. 物聯網

物聯網(IoT)是指連接互聯網而由軟件驅動的設備。有賴科技發展,以及高速無線互聯網技術不斷改進,像雪櫃、車庫門開啟器和醫療保健設備等,曾經都是很普通的設備,但現在功能均已升級,更可透過互聯網以軟件控制。物聯網公司銷售這類連接互聯網的設備,有時還提供支援軟件。

5. 人工智能

海量數據儲存能力、深度學習算法不斷改進、圖像處理器 (GPU) 混算能力提升,這三方面的科技突破合力帶來了人工智能 (AI) 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和服務可自行學習、調節、改進和行動,例子包括語音助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等。這方面最相關的企業要算那些人工智能計算能力升級不可或缺的半導體公司。然而,人工智能正迅速席捲各行各業,包括運輸、風險管理、投資等等。

6. 電子商貿

電子商貿是指在網上銷售實體和數碼商品及服務。最直接受惠於電子商貿趨勢的是網上零售商、容許其他公司銷售產品的網上商貿平台,以及為企業提供平台供其自行構建客戶購物服務的公司。

7. 網絡電視

網絡電視是指互聯網串流媒體電視。這個領域正在急速增長,因為各內容提供商和廣告商均積極把握這股熱潮,帶動消費者將更多時間轉為收看串流媒體電視。儘管Netflix是受惠於網絡電視的最經典例子,但眾多公司亦不甘後人,正蜂擁進軍這個市場,以致各種商業模式百花齊放。

8. 數碼廣告

數碼廣告或網上廣告是企業從網絡媒體電視取得盈利的方法之一。消費者在哪裡,廣告商當然就想將錢花在那裡。隨著智能手機更加普及,加上消費者轉向串流媒體電視、影視和音樂服務,這便表示用於數碼廣告的營銷開支將大幅增加。這個市場最大得益的公司,部分擁有熱門的平台,足以協助營銷商買賣數碼廣告。然而,內容提供商亦可從內容投放的廣告賺取收入。

9. 雲端計算

雲端計算是指互聯網計算服務。這些服務各式各樣,包括可透過互聯網使用辦公室外備用伺服器、儲存設備、數據庫和網絡。雲端計算公司的價值主張,就是企業只需支付使用費便可用相關設備或服務,這樣企業便不用擔心對計算能力的投資過量或不足了。

10. 半導體

半導體公司涉及製造、設計和銷售計算機處理器等不同領域,例如中央處理器 (CPU) 和圖像處理器 (GPU)。

科技股的有利因素

科技行業兩大有利因素是企業的數碼轉型和各行各業轉向電子商貿。

1. 數碼轉型

各行各業的公司都不同程度地採用科技,期望促進業務發展。雲端計算、人工智能和雲端軟件平台讓企業在多方面受惠,從精簡後勤部門到加強與客戶的聯繫應有盡有。不同企業轉用科技,就是所謂的「數碼轉型」。

廣告

大量非科技企業進行數碼轉型,這就令許多科技公司得益。這有助推動對網絡安全、商業軟件、數據分析、金融科技、雲端計算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更大需求。

2. 轉向電子商貿

電子商貿仍是許多科技股的增長動力。各行各業公司基本上均或多或少參與電子商貿活動。例如,航空公司正透過旗下網站和第三方旅遊預訂平台出售機票;實體零售商則正在實行數碼化策略;餐飲企業正在推出網上會員計劃,並由第三方送餐應用程式負責送餐。

部分科技行業直接或間接受惠於電子商貿的興起,這包括了金融科技、商業軟件、雲端計算,甚至是數碼廣告公司。

科技行業不利因素

科技股兩大不利因素是員工流失率較高和入場門檻較低。

1. 軟件行業員工流失率高

根據LinkedIn在2018年的數據,科技行業(特別是軟件)的員工流失率高於任何其他行業。據LinkedIn資料,軟件相關工作的員工流失率達13.2%,而包括媒體和娛樂等其他主要行業則為11.4%,金融服務和電訊業為10.8%。

為何會有該問題呢?LinkedIn的Paul Petrone指出,原因在於市場對技術人員需求殷切,而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由於科技行業掀起人才爭奪戰,僱主不斷提高薪酬福利,頂尖人才更喜歡跳槽捕捉新機遇。LinkedIn的數據支持這種看法,近半 (49%) 離職科技員工在同業其他公司入職。

儘管員工流失率高企可能有礙團隊的建立和穩定,但對科技專才如此求才若渴的競爭環境,同時亦產生另一個更大的根本問題。企業為給予更具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往往除了固定工資,還包括股份獎勵。結果,本來可提高士氣的股份獎勵,卻變成常規業務開支,這種情況便出現在Alphabet和Facebook等公司。對於某些公司,長遠而言這可對股東造成嚴重攤薄效應,因為股份獎勵的副作用就是增加股份總數。

2. 入場門檻低

對於資本密集型行業,例如汽車、航空和鐵路等行業,往往需要對工廠、機械和房地產進行大量前期投資,才能成功進入市場。行業中現存的企業某程度上擁有競爭優勢,因為新的對手不易進入相關行業。

相反,對於許多科技公司,尤其是軟件公司和互聯網資訊公司,初創企業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變成強大競爭對手,而且所需資本往往很少。因此,某些科技行業的入場門檻很低。

以此類推,即是說資金充裕的科技巨頭如Apple、Alphabet和Microsoft等,可輕易推出新軟件服務,威脅較小科技公司的生存空間。

科技股分析:值得留意的關鍵指標和特點

儘管分析科技股時有些指標特別必須多加留意,但與投資任何股票一樣,基本因素同樣重要。舉例說,投資者應確保有興趣買入的科技股具有以下特點:

  • 競爭優勢,例如專有技術、高轉換成本或強大品牌

  • 資產負債表穩健,包括債務水平處於可控水平,同時擁有充足現金度過困境

  • 合理估值(如果買入價高得不合理,即使是優質公司也可以是糟糕的投資)

除這些基本因素,科技股其他特別重要的指標和特點包括毛利率、營業槓桿、廣泛客戶群和收入增長。以下簡述投資者分析科技股時可如何理解這些指標。

1. 毛利率

由於各行各業的公司對於融合科技的業務模式差異很大(甚至同一行業亦是這樣),因此各企業產品的總利潤(收入減去生產商品或服務的直接成本)可以大不相同。若從一家公司的總利潤著眼,可將總利潤除以收入,便得出毛利率這個指標。

投資者可從毛利率了解一家公司業務的經濟狀況。毛利率越高,這家公司的業務模式就越能賺錢,但當然須要將營業開支(非因公司銷售商品或服務直接產生的開支,例如銷售、營銷和行政管理)維持在低水平。最優秀的科技公司毛利率往往高於同業。

2. 營業槓桿

儘管許多科技公司(尤其是軟件公司)的毛利率很高,但大部分支出可能均屬於營業開支。如果相比同業,營業開支確實佔收入很大部分,則投資者應留意是否有營業槓桿的證據。

當一家公司收入增長速度高於營業開支,就存在營業槓桿。收入增長較快產生的槓桿作用意味著長遠而言公司更多收入將化為盈利,即扣除所有費用後的淨利潤。當一家科技公司具有營業槓桿,業務模式就可說具備優化空間。換句話說,隨著收入增加,企業的經濟狀況將得到改善。

科技公司若未有盈利,營業槓桿就特別重要。有了營業槓桿的優勢,只要收入能保持增長,就有一條清晰的發展方向,早晚能夠扭虧為盈。

3. 廣泛客戶群

投資者應留意科技公司的客戶群。部分科技企業如硬件公司(尤其是半導體公司或電子零件製造商)或向企業提供軟件的公司,可能收入很大程度相當依賴少數大客戶。失去某個大客便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嚴重影響,這將對股東構成風險。因此,投資者應確保這些科技公司的業務擁有廣泛客戶群。

4. 收入增長

收入增長往往是分析科技股常用的另一重要指標。由於許多科技股屬於高增長行業,因此華爾街大行一般會密切留意每季按年的增長率。

投資者細看一家公司多個季度的收入增長率趨勢,往往對這家公司的增長動力就能略知一二。例如,當某一季按年增長率高於上季,該公司的增長即正在加快。相反,某季度的增長率低於上一季,就表示增長正在放緩。

增長率加快常預示業務迎來大好因素或催化劑。當投資者看到這種勢頭,或會作出更多研究,以了解這種強勢背後的因素。相反,增長率放緩或意味不利因素出現,或是正在失去催化劑的支持。雖然增長放緩未必一定是世界末日,但投資者應該留意什麼原因導致增長放緩。

科技股估值

多數時候,投資者以什麼方式評價一隻估票,亦應這樣評估科技股。市盈率,或者說公司股價與每股收益比率,可讓投資者了解股票相對於其基本利潤,股價到底是高或低。同樣,市帳率或股價與每股賬面價值(即資產減去負債,然後除以流通股數)比率可幫助投資者了解一家公司股價相對於其基本賬面價值存在多少溢價。投資者可留意公司這些常用的估值指標,並與同業進行比較。

不過評估科技股時有一個指標可能特別有用:市銷率,或者說是公司市值(流通股數乘以股價)與銷售總額比率。這個指標可幫助投資者了解一家公司的股價相對於其銷售額存在多少溢價。市銷率若較同業高,一般表示投資者認為其銷售增長將較同業快。因此,市銷率較低往往反映市場認為該公司的銷售增長較同業慢。

雖然以市銷率作為評估並非百分百準確,但用來與同業比較卻很有用。例如,投資者可將某家公司的市銷率與行業股票的平均市銷率進行比較。

市銷率對評估許多科技股特別有用,因為某些科技股有很高的營業槓桿,同一行業的科技股可能處於截然不同的盈利階段。舉例說,金融科技的新貴收入達2億美元,但可能仍未有盈利。與此同時,另一家發展更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年度收入150億美元,每年可能進賬20億美元利潤,因為業務已擴大至一定規模,足以實現可觀利潤。這種情況下,比較兩隻股票的市盈率便沒有意義。然而,比較兩隻股票的市銷率就可能有幫助,或可能了解市場如何根據兩者基本業務給予其股票定價。

科技股的機遇

對許多科技股而言,最大兩個機遇就是訂閱經濟和科技與新商業模式整合。

1. 訂閱經濟

科技行業一個意義深遠的機遇就是所謂的「訂閱經濟」。Zuora作為相關科技的供應商,正處於這股熱潮的風眼,其技術協助企業轉型至訂閱業務模式。Zuora將訂閱經濟的概念定義為「讓客戶按需要訂想要的產品,獲得更大滿足,而非以較高價格購買一件產品的擁有權。」

隨著科技一日千里,企業較過去更容易提供訂閱服務,讓客戶可選擇以此方式獲取數碼和實體商品。

2. 科技整合

許多新科技公司的崛起得益於少數重要科技的精心整合。隨著軟件功能增強(有賴計算和編碼技術創新和升級,以及更快的無線數據傳輸速度),軟件可謂無孔不入,足以解決任何難題,締造新的機遇。例如共乘行業 (ride-sharing) 的出現需要無線網絡、流動支付技術、全球定位系統 (GPS)、智能手機和地圖軟件。

初創和現有科技公司將能找到更多方法整合各種尖端技術,這可改善現有產品或服務,甚至推出全新組合。

科技股的風險

科技公司最大兩個風險就是監管審查和海外生產線。

1. 監管審查

近年,對科技股的監管審查一直是行業的不利因素,特別是數據和隱私問題,正面對監管機構更多審查。由於許多業務模式均依賴傳送和使用客戶數據,這種審查可能對許多科技公司構成挑戰。

2. 海外生產線

許多科技公司為節省勞工成本,將生產線或供應鏈遷到美國境外。由於各國有著不同法律和商業慣例,這些科技公司承受不同的變數,而美國政府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關係惡化,更可能帶來風險。舉例說,最近中美貿易戰對依賴中國零件的硬件科技公司便構成壓力,迫使他們尋找方法改為在美國進行生產或購買零件。

科技行業十大股票

我們已了解上述有關科技行業和科技股的背景知識,這便來看看主要科技公司的例子。以下是截至2019年9月根據市值列出的十大美國科技股:

公司

市值

最近12個月收入 (TTM)

最近12個月淨收入(TTM)

1. Microsoft (NASDAQ:MSFT)

$1.07 萬億美元

$1,258 億美元

$392 億美元

2. Apple (NASDAQ:AAPL)

$9,640 億美元

$2,590 億美元

$557 億美元

3. Amazon.com (NASDAQ:AMZN)

$9,110 億美元

$2,521 億美元

$121 億美元

4. Alphabet (NASDAQ:GOOG) (NASDAQ:GOOGL)

$8,410 億美元

$1,483 億美元

$347 億美元

5. Facebook (NASDAQ:FB)

$5,450 億美元

$626 億美元

$171 億美元

6. AT&T (NYSE:T)

$2,620 億美元

$1,835 億美元

$174 億美元

7. Verizon Communications (NYSE:VZ)

$2,420 億美元

$1,311 億美元

$164 億美元

8. Intel (NASDAQ:INTC)

$2,220 億美元

$704 億美元

$197 億美元

9. Cisco Systems (NASDAQ:CSCO)

$2,070 億美元

$513 億美元

$132 億美元

10. Oracle (NYSE:ORCL)

$1,800 億美元

$395 億美元

$111 億美元

數據來源:MORNINGSTAR。截至2019年9月5日的市值。TTM = 過去12個月往績。

上述股票可能會經歷波動。畢竟,科技股一般較其他行業股票的波幅大。此外,當出現經濟衰退或市場更大恐慌性拋售,股價可能會急跌。但整體來看,這些股票在未來五年或更長時間股價很可能會上升。

準備好了入市嗎?

正如本文對科技行業的概述,對於許多擁有大好因素的優質公司,增長空間正是其吸引之處。不過投資者亦要留意一些明顯的風險和顧慮。

有意買入科技股的投資者應花時間好好考慮如何選股。若對某家公司感興趣,投資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其業務模式、屬於哪個行業和最大風險是什麼。此外,值得根據基本因素,例如收益和銷售額等,對股票進行估值,然後比較同業相關指標。因為即使是最出色的公司,如果以過高價格買入,即使有基本前景,亦可能多付了錢,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Alphabet 行政董事 Suzanne Frey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亞馬遜附屬公司 Whole Foods Market 行政總裁 John Mackey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Facebook 前市場發展部董事及行政總裁 Mark Zuckerberg 胞姊, Randi Zuckerberg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微軟附屬公司領英員工 Teresa Kersten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