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入迪士尼相關集體訴訟,對滙豐有何影響?

傳媒報道滙豐 (SEHK:5)在英國捲入一宗迪士尼電影融資相關的集體訴訟案件,被索償13億英鎊。滙豐今年以來可謂禍不單行,負面消息一個接一個;驟眼看來,這是一宗滙豐「亂來」的例子,涉及詐騙及虛假承諾,還與迪士尼電影有關,畫面格外豐富。但細看案情,卻又不全然是這回事。

最重要的,是這單官司會對滙豐有何影響?

豐英國Private Bank部門惹下的「禍」

這原來已是10多年前的事,在2006年至2008年間,滙豐Private Bank (私人銀行)向客戶推銷一項名為Eclipse Partnerships的投資,投資主要目標是合法省稅,銀行先為客戶提供融資,客戶可利用投資的回報來付銀行融資利息。客戶被告知Eclipse Partnerships是間投資迪士尼電影及相關版權事業的公司,客戶有機會投資迪士尼數部賣座電影的權益,包括Pirates of the Caribbean、Enchanted及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等著名電影。結果有750個滙豐私人銀行客戶參與了這項投資,總投資額達23億英鎊,這些客戶包括醫生、會計師、銀行家、足球明星等。

問題來了:英國皇家稅局其後裁定這項投資是避稅工具,同時「發功」向這些投資者追稅,而且出手甚重,不少是以百萬英鎊起跳,有些追稅金額超過原投資額十倍有多,部分投資者被追到破產。於是371名投資者聯同一間專打集體訴訟的律師行Edwin Coe向滙豐索償,目標賠償額超過13億英鎊。

滙豐的角色有否牽涉詐騙?

資料顯示Eclipse Partnerships和迪士尼一些分公司之間的確有資金流動,不過並非用來投資上述電影之版權事業;滙豐在此事有否涉及詐騙,將由法庭去決定。整件事熟口熟面,乍看有點像雷曼迷你債事件,只是投資者限於Private Bank客戶,影響面較窄。

廣告

銀行開門做生意,賺息差之外還須靠收取各樣佣金、服務費來開飯;private bank開credit line給客戶低息融資,參與各種街客買不到的投資項目,從中賺取高昂佣金,幾乎已是指定動作。滙豐單從銷售Eclipse Parternships這項投資,從中估計可獲得2500萬英鎊的服務費。

一帆風順時大家滿意,翻船也是翻臉時;而問題往往環繞在銀行客戶是否了解投資項目的真正風險。Private bank客戶一般被定義為專業投資者,「炒燶嘢」不會有人可憐,銀行亦慣性谷行sales talk,力推各種三尖八角的投資;吊詭的,是越“exclusive”(獨有)客戶會覺得越荀;就如此案中跟迪士尼電影有關的投資,相信很多客戶會認為是「執到」,更何況產品包裝為合法省稅投資,對高收入的專業人士吸引力一定不小。

事件是茶杯裏的風波

看了這些來龍去脈,會理解事情並非如牌面般一面倒,全是滙豐的錯。此案索償金額雖然超過124億港元,責任釐定有不少灰色地帶,能否成立是個問號。這單官司2021年才開審,股東們可以當睇劇,不用太認真。

再者,這件事發生在2006年至2008年,之後世界經歷了雷曼事件,無論是監管機構規定,還是出於自保,銀行都會更嚴謹處理銷售責任這問題,不會輕易被告上身。

反而是投資者,出手前必須搞清楚融資及槓桿的風險,爆煲後去告銀行賠償,難比登天。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Wendy So(筆名)持有匯豐(SEHK:5)。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