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世紀謎思:社會及經濟進步從何而來?

要成為投資者,您必須是個樂觀主義者;而要成為樂觀主義者,您必須了解進步從何而來,以及有甚麼因素促成進步。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基本的東西。

增長這個概念頗為新穎。幾千年來,人類的經濟無甚進步。

1400年的全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略高於公元1年。羅馬帝國滅亡後,由於之前的創新已失落且被遺忘,歐洲的生活水平實際上下降了五百年。時間的推移不一定能帶來進步。

然後,在19世紀中葉,情況出現轉變。經濟呈爆炸式的急遽增長,幾乎無處不在。在停滯了一千年後,人均GDP在過去150年增長了10倍。

爲甚麽?蒸汽機、電報和電力的出現是最普遍(和正確)的答案。

但這留下了一個問題:為何要到那時才出現增長?

羅馬人已證明,人類幾千年來都具備創新的能力。19世紀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激發起一股強大發明的浪潮?

圖片來自MATT RIDLEY的著作《理性樂觀派》(THE RATIONAL OPTIMIST)

投資者William Bernstein在其著作《繁榮的背後》(The Birth of Plenty)寫到,只要環境能提供以下四個條件,那人類便會較容易取得進步:

  1. 財產權的保障。歷史上大多數時間都不存在這個條件。Bernstein指,發明家沒有創造財富的動機,因為財富會被「封建貴族、國家、教會或普通罪犯」奪取。這情況在1700年代隨著個人法的實施而改變,並隨著民主的蔓延而延續到20世紀。

  2. 理性的科學態度。在大家接納科學的原理前,世界充滿著迷信和猜測,這兩者都無法促進進步,而且一旦出現進步,就會惹起反感。Bernstein寫道:「沒有一個歐洲人夠膽以具創意或科學的方式來思考,因爲原始的想法會令具備新思維的人在現世和來世都被遺忘。」

  3. 能便利地籌措資金。在16世紀荷蘭投資者開始買賣債券之前,世界上幾乎不存在資本市場。在此之前,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不存在創業和拓展業務所需的資金,因為這些地方本身並不富裕。

  4. 快速的通訊和廉價的運輸。就算有齊頭三項條件,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企業仍無法對住在偏遠城市的消費者宣傳自己的產品,亦無法以低成本的方法將產品運送到他們手中。 這促進了各國在航運、鐵路、電報及貿易協定上取得進步。

廣告

Bernstein指,直至到1820年代,英語國家才結合這四項條件,而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則到了20世紀中葉才齊備這四項條件。非洲仍在慢慢地結合這四項條件。

增長並不僅僅靠這四項因素。人口結構和天然資源等因素均發揮著作用。 不過,若缺少上述四項因素,那一切只會原地踏步。 好消息是,現在有齊這四項因素的地方比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多。

經濟總是搖擺不定,有興也有衰。差劣的政策和愚蠢的決定拖慢我們的腳步,妨礙我們發揮自己的潛力。不過,幾乎所有永久性衰退的例子都是由上述四個因素其中之一造成。一旦集齊這四個因素,便很難讓人們慢下來。他們會變得有創意,發明新事物,想出更好的方法來做以往的事,推動這個世界前進。

這四個因素的存在就是經濟樂觀主義的支柱。剩下來的就是等待企業創造價值。

他們如何做到這點?

同樣,以下是一些基本知識,是個人企業邁向成功的先決條件。

公司的成敗是由各式各樣的原因促成,但您可從實至名歸的贏家中找到幾個共通點。

《一網打盡》(The Everything Store)一書中,亞馬遜行政總裁貝佐斯(Jeff Bezos)被問及為何亞馬遜能在別人失敗的地方取得成功。貝佐斯列出三個原因,筆者認爲是個人公司取得持久成功的支柱:

  1. 「我們真誠地以客戶爲本。」

  2. 「我們真誠地放眼未來。」

  3. 「我們真誠地熱愛發明。」

貝佐斯解釋:

大多數公司都不是那樣。他們將焦點放在競爭對手上,而不是客戶。他們想做一些在兩或三年内就能有回報的事情,而如果過了兩三年還沒有回報,他們就會轉做其他事。此外,他們傾向緊貼市場的趨勢,而不是發明新事物,因爲前者較安全。

沒有上述三項因素,企業也可以發光發亮一段時間。但當您觀察取得持久成功的企業,您便很可能會發現這三項特質。大多數競爭者和您一樣「醒目」,所以,要保持領先的地位,您就要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大多數公司都不願意培養這三項特質,但那就是為願意這樣做的公司創造持久價值的基本原則。

雖然這是個過份簡單的説法,但就是成功的基礎,亦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基礎。您看得愈多,您對未來就愈樂觀。

More reading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亞馬遜附屬公司 Whole Foods Market 行政總裁 John Mackey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