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會用逆市中仍能賺錢的「特殊事件」投資

26歲時的巴菲特曾建立過一個合夥投資事業(下稱「基金」),該基金從1957年到1968年的年化報酬率達到31.6%,同期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年化報酬率只有9.1%。這期間的道指有四年是下跌的,最慘烈的一年跌幅更達15.6%。但巴菲特的基金卻年年賺錢,沒有一年虧蝕過。到底他運用了什麼策略,讓基金在逆市中仍能賺錢呢?

巴菲將一些針對「特定的公司行動的投資」稱作「Work-outs」(WO),這些行動包括分折上市、公司合併、清盤、私有化等等。WO是他在合夥事業時期的三大資產配置項目之一(另外兩項是Generals和Controls)。這些特殊事件的投資有別於那些「在低價買入、等待股價上漲」的股票(Generals), 後者的股價會因為整體經濟惡化而受影響,前者的表現則能獨立於大市之外。WO的風險是,假如發生了一些妨礙公司行動的事情,例如股東反對、不獲政府批準或反托拉斯訴訟等,使行動不能如期實現,股價可能會在霎眼間打回原形。

Work-outs的投資利潤有限但確定性高

巴菲特不依靠流言或內幕消息作為買入的理由,他只考慮那些「已公告」的公司行動。很多人會在公司行動的消息公告天下後,想也不想就立刻湧進買入,炒起股價直至貼近公司公佈的目標價格。這樣做看似獲利甚豐,實際上卻蘊含了巨大的風險,尤如在賭大小。因為在公告初期,這些公司行動還未通過股東和政府機關的審批,整個投資有很大機會陰溝裡翻船。而巴菲特只會在他認為成功的機會很大的時候才進場。因此WO的利潤並不多,別人賺了九毛,他才去賺取最後的一毛。

廣告

由於WO的投資具預測性,加上持有期並不長,這些微薄的利潤因而能換化成不錯的年化回報率。相對於其他股票投資,投資於特殊事件的回報更安全穩定,而且跟大市升跌無關,在跌市的年份為基金帶來巨大的優勢。這種投資策略稱之為Event-Driven Strategy。當WO的比例愈高,基金跟整體大市表現的關聯性便愈少。雖然WO在牛市時會拖累基金的表現,但在熊市時則能為基金帶來不錯的回報。巴菲特不是因為能預料後市會大跌,有先見之明地預早尋找WO 。他只是因為大市瘋漲,使到股價低於價值的股票幾乎絕跡,才因而被迫尋找更多WO的投資機會,結果增加了WO的配置比例。有趣的是,這反倒給予巴菲特機會,在股市下跌前準備好降落傘。

由於投資者能預料投資於特殊事件的時間進程,並推斷合理的錯誤區間,例如什麼時候能賺到多少,以及什麼事會破壞這行動。儘管巴菲特從不鼓勵別人借錢投資,WO卻是他唯一一項在給合夥人的信中提及可以借貸的槓桿投資。他限制自己借入最多不超過基金淨值的25%進行Work-outs操作。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