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我們應買面臨重大問題的企業嗎?

巴菲特有一項著名的經典投資名言廣為人傳。「當別人恐懼時貪婪,當別人貪婪時恐懼」是巴菲特的一句名言。而事實亦證明,在極期悲觀時期進場的投資者不少都有可觀回報。

別人恐懼時貪婪

他在沙拉油醜聞爆發時期買進了 American Express。當時 AE 向大量沙拉油公司(Salad Oil)提供貸款,卻發現後者偽造了它們製造的沙拉油產量。AE 股價當時下跌了 50%,集團損失 5800 萬元(美金・下同)。但巴菲特卻隨即開始加碼股票。當醜閒風波過後,股神的股票水漲船高。

再有其他危機後股價反彈公司例子。在英國石油公司 (BP) 的石油洩漏危機傳出後,其股價從 2010 年初的 61.64 元下跌到當年 6 月的 27 元。但隨即在年底前,股價回升至44 元,相當於 63%的漲幅。2012年,百思買(BBY)的獲利重挫,股價從 27.50 元的高點下滑到年底剩 11.30 元,但不足幾個月股價又翻倍了。

剖析這些企業的邏輯及問題

但當然,筆者也並非在提倡在一間企業傳出醜聞導致股價急瀉後,投資者就應該無腦地買入股票。「貪婪與恐慌」這一句說話想帶出的是投資者須保持理智,不能隨波逐流,做一隻跟風羊。投資者須弄清楚企業遇到的問題是否能夠解決。若果事情是回天乏術的話,企業的股價都難以恢復。

要認清問題能否解決也不容易,投資者本身須對企業的業務及運作有清晰了解,所以我們不應選擇在自己「能力圈」以外的企業。要評估企業能否化險為夷,以下一連串問題能幫我們認清企業的情況:

廣告

1. 企業是做甚麼業務的?

2. 是怎樣的商業模式?

3. 資產負債表有甚麼資訊?

4. 正常情況下企業一年能賺多少錢?

5. 正常情況下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多少?

6. 現時問題會根本性破壞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嗎?

7. 現時問題會摧毁企業的資產價值嗎?

如果你沒法認清問題對企業的影響,那就乾脆不理會它吧,反正市場上還有許多投資機會。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