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僅次於電機、資工 成大不分系為何成了搶手貨?

文/蔡立勳 圖/黃明堂攝

吸引建築系、外文系學生都轉來,成大不分系再也不是迷途者的專屬選擇。只有一門必修、其他課表隨你排,甚至可以跑去宜蘭、每週在田間待3、4天。誰適合這科系?

今年就讀大四的陳子涵,在大學生活中,總穿梭在台南社區街頭巷尾、長照機構。與長者用餐、訪談,已成為她的日常。

鏡頭轉到宜蘭,同樣是大四學生的湯若綺,在稻田間忙著與農友討論,當稻米收成,要放掉田裡的水時,如何打造一條讓魚蝦游出田中,不至於因缺水而死亡的「魚路」。

在此之前,湯若綺也曾協助農民以剖半的半圓狀竹筒,設計出雙層育苗盤,一來防止幼苗過度曝曬,二來減少常見的黑色塑膠育苗盤用量。解決農民問題兼具環保概念,連學校老師都問她,是否有意願往商品化方向發展。

一個關心長照,一個專注農業,研究領域看似無關的兩人,卻來自同所大學同科系——成功大學全校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下稱成大不分系)。

唯一必修課要完成3個專題,每生有3個導師

不同於絕大部份大學,學生入學前選定一門專業科系,遵循系上擬定的課表修課,在規定年限內畢業。成大不分系的系訂必修,僅有「跨領域問題導向專題」,每位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完成3個總計18學分的專題。

「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建構學習,學生的學習動機比較強,」成大教務長、不分系班主任王育民說。

這3個專題,由學生自行發想主題,規劃專題的執行時間、方法與所需資源,自由安排課表,「有更多時間到校外找資源,」湯若綺每週都會在田間待上3至4天。

廣告

打破科系對應專業的概念,是為了訓練不分系學生跨域結合資源、解決問題。翻開陳子涵的歷年課表,她曾修過機械系教授張怡玲開設的「性別與科技講座」,還有醫學系、老年所、物治系、不分系的課,橫跨不同學院、不同科系。

今年到任,兼有公衛政策、創新創業等背景的不分系助理教授邱士峰很清楚,跨域合作已是全球趨勢,但仍欠缺能優游不同領域,擔任溝通橋梁的人,因此希望透過不分系課程,培育出相應的人才。

有別於一般大學是一班一導師,成大不分系的每位學生有3名導師,討論專案進度、生活問題,並有一批來自各科系的「入世學者」,協助學生針對現實問題找出做法。若校內課程無法滿足學生需求,也能找外部業師上課。「我們提供學生最大的彈性,」王育民強調。

學生排課的自主性高,前提是要明確掌握自己的題目方向。

湯若綺原是建築系學生,念了一年半後休學,到花蓮民宿打工換宿一個月,也到農場擔任學徒,開始嚮往親近自然、保護環境。幾經思考,返校轉入不分系,以農業為專題主軸,在休學期間認識的農友,全成了她的後援部隊。

出身彰化的陳子涵,由奶奶一手帶大,兩人的感情緊密。但她發現,身邊同齡的人對「老」這項議題幾乎沒有概念,更遑論主動關心。

大一念外文系的她,曾修習其他系開設的「高齡休閒娛樂」、「老年學綜論」等高齡課程,發現對這個領域更有熱忱。「我想要深入地研究,訂出自己的科系,」她轉入不分系的目標很明確,是要「成為最熟悉高齡議題的大學生,」她說。

她製作第一個專題時,走訪台南許多長照機構,試著找出現行長照制度有哪些問題待解。第二個專題,聚焦在長者共餐、供餐制度,她與課堂組員合作,讓長者在共餐前,一起製作提袋等日用品,加強彼此連結,發揮共餐效益。

成立至今已13年的成大不分系,制度幾經變革。起初,成大僅有「大一不分系」,學生升大二時,必須轉入醫學系以外科系。

半數學生轉出,但有更多人轉入

當時國內尚未有類似科系,且學生入學後第一年的學雜、住宿費全免,吸引不少成績優異的高中生就讀,也使得不分系的學測、指考錄取分數節節高升,在今年指考採計同樣科目的科系中,分數僅次熱門科系電機、資工。

不分系上路數年後,校方發現絕大部份學生到大二時,仍是以電機、機械、材料等熱門科系為首選,加上轉系需符合轉入學系的成績、對應課程門檻,導致學生雖然念不分系,選課卻受限於轉系門檻,無法修習跨領域課程,找到興趣所在。

眼見不分系已漸失初衷,成大決定擴大規模。校方在3年前將不分系從大一擴及到大四,也就是大一就讀不分系的學生不強制分流,並開放各科系大二以上學生轉入。

現今成大不分系每年招收20名大一新生,升大二時約有半數學生因找到志趣而轉出,同時卻吸引更多人躍躍欲試,申請轉入的人多達30至40人,原則上開放10個名額,視當年度申請人數與學生資料增加錄取名額。

目前四個年級的學生共有74人,「我們想做個實驗,」王育民說,倘若成大要成為「未來大學」,除了既有的專業系所,更必須打造適合不被框架侷限、嚮往跨領域學習學生的環境。

這場實驗如今更「跨域」,從不分系推展到全校都加入。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資工系取消數學必修 現在的大學生不再需要基礎學門了?
iPhone 12有什麼值得期待的?
獨家揭露SOGO案》立委關說長達8年,經濟部「被迫」做違法的事?
為什麼多數人80幾歲時更快樂?心理學家解答
編輯實驗:不在睡前滑手機1個月,發生什麼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老大犯錯、小弟出面呼攏」 全教總:康軒道歉無誠意 持續抵制
他薪資5萬每月所剩無幾 消費習慣曝光讓網友看傻眼
國旅規模衝三年新高 上看2.1億旅次
宜蘭深夜地牛翻身「超搖」一天之內第二起4級震
外送牛丼見「抹布拌飯」 店員稱:沒有衛生疑慮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