冧市教訓:孖展槓桿勿亂用!

環球股市在3月的走勢可謂驚心動魄,不少投資者亦蒙受損失,動用槓桿的投資者所受打擊更沉重。到底槓桿投資是什麼?投資者應該用槓桿去加速財富增值嗎?

常用槓桿來源

所謂槓桿投資,就是借錢來投資。散戶接觸到的槓桿來源主要有兩類,一是孖展(margin),二是分期貸款(instalment loan)。兩者差異在於借孖展須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要求,否則就有「被斬倉」風險,即保證金不足時,劵商為投資者沽出股票來抵債。至於分期貸款,投資者只需按照借貸協議訂明的時間表來償貸,被提前收回貸款的風險較低。

槓桿為雙刃劍

槓桿投資的吸引之處,在於策略可放大投資組合的回報。因為投資者動用本金以外的資源來投資,可買入更多心儀資產,只要回報足以抵消借貸成本,組合整體回報就會因額外所得的淨收益而上升。不過,槓桿是把雙刃劍,放大回報同時會放大虧損。若資產價格表現不似預期,投資者不但要面對槓桿帶來的額外虧損,更要支付槓桿的利息開支,承受雙重打擊。

市場周期難測

牛市壽命往往比熊市長,如美股最近牛市就長達十年。牛市中資產價格表現強勢,動用槓桿的投資者可算是順風掌舵。經歷過悠長的牛市蜜月期,紀律欠奉的投資者容易忽略風險。當然,若在熊市來臨前為組合去槓桿,投資者就可以避免熊市中百股皆跌,槓桿放大虧損的影響。然而,黑天鵝事件是無法預測的,正如市場大多數人亦沒想到肺炎所帶來的衝擊竟比2019年貿易戰更要嚴重。

持貨力被削弱

優質資產在任何市況都值得持有,熊市中估值大減更是增持良機,但槓桿卻會削弱投資者的持貨能力。資產大縮水,借孖展的投資者要「補倉」來維持保證金,否則就會被斬倉,優質資產會被強制沽售。值得一提的是,劵商為控制信貸風險,更可能會提高保證金要求,投資者或會被殺個措手不及。

廣告

以分期借貸來獲取槓桿的投資者未必會遇上這困境,但就有可能要經歷「負資產」。若捱得過最壞時期,優質資產有望在熊市結束後重現升勢,但這心理壓力卻非常人所能承受,更多的是抵受不住壓力而在低位沽貨,特別是負資產期間,投資者仍要按原訂的條款每月償貸。

結語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潮退時才可看清誰在裸泳。」槓桿投資前,投資者有必要慎重評估自己的投資造詣,及風險承受能力,否則就有機會成為下一次冧市中的裸泳者。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