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 太多政治太少公共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有民進黨立委提議修改《公共電視法》,要把董監事產生的同意門檻降低,以解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公視董監事經常難產的困境。

坦白說,公視董監事確實是非常特殊的職位,因為除了其中一位會成為董事長而有薪水之外,其他幾位都是無給職,只有開會時可領取區區3000元的車馬費而已。偏偏就是這樣的無給職董監事,回顧過去幾屆往往都因為各種因素而無法順利產生。這些因素當中,最常被提到的就是同意的門檻太高。但這未必是真正的原因。

目前公視董監事的產生是由行政院與文化部提出候選人,送給立法院各黨派推選的審查小組進行同意權投票。不讓立委直接投票,而是要先產生一個審查小組,且審查小組也強調專業性,其重點就是要降低政治性,讓公視可以超脫黨派。

問題就在於,由各黨派推薦的審查小組本身可能就有政治性。在過去幾次審查小組開會時,經常可感受到非常濃厚的火藥味,不同政黨推薦的審查委員往往立場分明,開會的討論與投票行為幾乎完全反映了推薦政黨的立場。很多時候在議事攻防上的錙銖必較可能遠遠超越外界的想像。

根據筆者過去參與審查小組的經驗,光是要「確認上次會議紀錄」就可能要開上兩整天的會。在這種情況之下,退休人士擔任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往往很能夠投入這種「戰役」,但如果由還在職場的專業人士擔任,往往開一、兩次這種很政治而未必專業的會議後,就會大感苦惱,甚至覺得不如請辭。

公視董監事的審查小組開會何以如此?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審查小組成員太有政治性;另一原因則是部分公視董監事的被提名人太有政治性。深入分析可知,前者的影響或許占3成,而後者占了7成。更進一步來看,為什麼有些審查小組成員及部分公視董監事的被提名人太有政治性?答案當然是有人想要掌控公視。說到底,就是沒有真正尊重公共電視的「公共」這兩字,還是想把公視變成特定黨派的電視台。

廣告

現行《公共電視法》確實讓公視董監事常常難產,但這對公視的公共性或許反而是一種保護,而不是傷害。台灣的電視台大多色彩分明,相信有許多公民期待公視可以真正成為具有公共性的媒體淨土。

公視董監事難產的真正原因未必在於同意權的門檻太高,而是部分董監事的候選人與審查小組成員具有太多政治性而太少公共性。台灣有非常多優秀且可跨越黨派的專業人士,建議主事者辛苦一點邀請他們出來擔任公視董監事候選人,一定有利於產生新的公視董監事。(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