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方便麵市場競敵雲集 日清食品如何創出增長?

「出前一丁」四字對香港人而言幾近成為方便麵的同義詞,雖然在香港撈得風生水起,但其公司日清食品(SEHK:1475)自年前上市集資進軍中國以後,卻是挑戰不斷。

首先是內地龍頭康師傅(SEHK:322)以及一眾主要競爭對手如統一(SEHK:220)的劇烈競爭;其次是內地外賣市場盛行,美團及餓了麼等加入戰團;其三就是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愈發注重健康消費。方便麵的「方便」,卻往往意味著速食、防腐劑及沒營養,導致方便麵市場受壓。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中國方便麵銷量由 2013年的 462億包/桶,續降至 2018年的 387億包/桶,跌 16.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銷量

(億包/桶)

462

440

404

385

390

387

不過,一眾方便麵企業並無坐以待斃,開始迎合消費者口味及需求的改變而生產產品,不再一味求快求方便,而是滿足細分需求,加大研發力度,進入「高端+多元」的時代。康師傅向高端高價市場著手;統一將湯達人滿漢大餐冠軍榜等中高端面歸入生活面板塊;日清食品則擴闊產品品種,創造出如MYOJO品牌方便麵、冷凍速凍食品、麥片等。各自都創造出產品差異化,細分化等優勢,成為整體方便麵市場的增長動力。

其中日清食品亦一改十年來不加價的作風,決定為產品漲價,早前上調部份香港產品價格。不過,產品加價並不必然帶來更多利潤,因為同時有機會流失了一些客戶,日清食品此舉終會是利是弊?

廣告

雖然加價對日清而言是罕見舉動,但過去十多年,加價一直是統一及康師傅的例牌動作。從數據看,康師傅因為加價而提升了毛利率,如2018年前期集團加價,全年毛利率按年上升了 1.45個百分點,純利率亦升了近 1個百分點。日清目前的加幅定在 10%以內,在原材料和人員等固定費用不大幅增加,以及中國内地業務順利整合情況下,淨利潤增長超過 10%亦是有機會的。

日清研新產品加強競爭

另外,日清亦可能受惠近期興起的人造肉概念。集團母公司今年3月與日本東京大學宣布,首次成功利用牛肌肉細胞培養人造牛排,不排除未來集團即食麵及冷凍食品,都有機會用上母公司所提供的人造肉材料。不過,「人造肉」三字有點駭人,在冒充品充斥的內地反更容易讓人認知為「不健康」,甚或「對身體有害」,倘若真的進入市場還需在營銷方面下點功夫。

日清的總部位於日本,在中國內地的產品亦因而不僅有中國特色的味噌、烏冬、蕎麥等元素,亦跟日本著名拉麵店合作推出新概念產品,同時亦與西方飲食文化融合,推出「西式風味」,並不斷改進,以適應中國人口味和喜好。持續的產品差異化相信能為集團進一步深耕內地市場。

多年來集團的營收及盈利亦走勢向好,資產回報率亦從 2015年起持續上升,集團亦積極拓展產能,目前的產能基地主要設在内地,在浙江、廣東、福建、香港等地的工廠有9間,資產負債比率亦較康師傅及統一穩健。長線投資者可看高一線。

More reading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Jack Yip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