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值保險+高估值科技 探討眾安在線的估值邏輯

7月27日推出的「港版納指」恒生科技指數,30隻成分股中,眾安在線(SEHK:6060)亦榜上有名,佔比1.77%排第18位。反映著眾安正由保險業的低估值邏輯切換至科技板塊的高估值,價值回歸走上正軌。

港股互聯網醫療科技走勢各不同

疫情下推動了互聯網產業及醫療產業,而撇開疫情因素,其實大健康產業近年都是市場炙手可熱的話題。根據 Frost & Sullivan 預測,中國醫療科技市場規模將於2026年達到1980億元(人民幣・下同),是2016年的18倍,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34%。

擁有互聯網醫療科技因子的港股主要有阿里健康(SEHK:241)、平安好醫生(SEHK:1833)及眾安在線。由年初至7月23日,阿里健康累升約148%,平安好醫生升117%,眾安升63.7%,而且平安好醫生及阿里健康股價都處於歷史高位附近,反觀眾安則距離招股價還有逾2成距離。市值及估值方面亦相差極遠,阿里健康市值逾2000億港元,市銷率12.86倍;平安好醫生市值逾1000億港元,市銷率14.04倍;眾安市值只有200億港元,市銷率只有4.14倍。

當然,三者業務性質各有不同。平安好醫生從在線醫療切入至消費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業務;阿里健康藉電商基因切入健康管理等業務;眾安則是從互聯網健康險,延伸至在線醫療、健康管理等業務。

眾安經營實力較遜?

互聯網產業的重心在於流量,龐大的用户規模往往意味着巨大的變現前景。眾安的在線總用户數在三者中最高,達4.86億;阿里健康次之,逾4億;最後的平安好醫生有約3.15億。而且眾安在健康保障之上延伸出與用戶的科技互動模式,如步步保、睡眠檢測等,可有效激活平台的活躍度,同時獲取大量有價值的數據。而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的用戶普遍在生病或出現病癥時才使用平台,在流量及挖掘用戶價值的層面上,眾安並不見得不如阿里及平安。

廣告

在業績增長上,眾安2017-2019年營收CAGR為56.75%;平安好醫生同期CAGR為64.66%;阿里健康為98.19%,相比之下眾安的確有所不及。但若只着眼於核心業務,眾安的在線健康生態業務保費收入由2017年12.0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8.06億元,CAGR 99.76%;平安好醫生由8.96億元升至29.02億元,CAGR為 79.97%;阿里健康的醫藥自營業務由21.49億元增至81.34億元,CAGR 94.55%。眾安反超前了。

在過去業績中,三者都是虧損狀態,只有阿里健康扭虧趨勢最顯著,但眾安亦於去年呈現季度盈利業績,而且早前還發出盈喜預計2020年上半年盈利約1.89億元。可見在業績增長態勢上,眾安亦沒有很大劣勢。

眾安在線的科技元素

眾安股價及估值落後,很大程度上市場沒有以科技巨頭的角度去理解眾安。集團以健康險做切入點,形成一個融合了保險保障、互聯網醫療服務、醫療大數據、生命科技等領域的生態閉環。

首先,眾安嘗試以科技賦能傳統保險行業,將保險深度滲透到健康領域,而且取得了空前成功。產品尊享e生早前第15次更新,向著個性化發展。另外的步步保是國內首個按每日行走步數計價的保險產品,用戶已達3000萬,亦反映集團運用科技拓闊了保險產品的光譜。

再者,眾安於去年8月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在今年疫情期間推出在線診療,送藥上門以及心理輔導等多樣化服務,深化在醫療科技領域的佈局,並以互聯網醫療服務提高用戶粘性。

最後,眾安依託其自行孵化的「暖哇科技」商保智能平台,在合法授權的基礎上,實現醫療數據線上直連,並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對醫療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優化保險業務核保與核賠環節的風控能力。暖哇科技一端連接政府主導的信息平台及醫院,另一端為保險公司提供健康險科技服務,實現C端消費者、B端醫療保險、G端政府信息平台在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

眾安的高流量、大數據,以及多端互通的生態閉環有望為集團構建強大的護城河。

對標美國保險科技公司

7月2日,美國保險科技公司 Lemonade(NYSE:LMND)上市,首日大漲139%,至69.41美元,近日股價在80美元左右。

Lemonade 以AI及雲計算賦能保險產品銷售和理賠環節效率,業務邏輯和眾安類同。截至今年首季Lemonade用戶規模72.9萬,與眾安相差幾百倍;上個財年Lemonade營收約2億元,亦與眾安差距幾十倍;但Lemonade有355億港元市值,市銷率逾50倍。眾安估值不說要追上Lemonade,但上升空間還是可見的龐大。

Yan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Jack Yip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