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間公司拆解由創辦人領導的公司成功的原因

本文章首先於MyWallSt.刊登。

在諮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 於2016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該研究被廣泛引用),其對所有標準普爾500公司的表現進行分析,並發現於1990至2014年期間,由創辦人領導的公司表現較所有其他公司優勝逾3倍。

到底令這些公司成功的原因為何?

亞馬遜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每年都會發佈致股東的信,而在2016年的信中,他提出了認為由創辦人領導的公司通常較為優秀的理由。以下的信件節錄是一段有關商業及投資最發人深省的話:

「我認為失敗是令我們與別不同的其中一個要素。我相信我們所在的地方是全世界最適合失敗的地方(我們屢次失敗的練習機會多不勝數!),而失敗及創新是不可分割的雙胞胎。您必須先實驗,方能夠發明,如果您預先知道將會成功,則不算是實驗。大多數大型機構支持創新意念,但不願意接受在成功創新之前,必須經歷一連串失敗實驗。超額回報通常來自與傳統智慧反道而行的一場賭博,而很多時候,傳統智慧是正確的。即使獲得100倍回報的機率只有10%,您都應該每一次作出嘗試。」

商業世界,尤其是對大型上市公司而言,失敗往往帶來負面後果。但在現實中,失敗是創新的必經之路。如果公司創辦人充滿熱忱,往往這些公司的失敗經驗豐富,傾向願意接納犯錯。

簡單來說,由創辦人領導的公司領袖不單單是專業的行政總裁,只身負為股東帶來最優回報的責任,他們同時是充滿熱誠的企業家,深明經計算的風險對公司的長遠成功屬不可或缺,這令他們帶領的公司往往較為優秀。

1.Tesla Motors

馬斯克(Elon Musk)是世界上其中一名最受矚目的企業家,並曾明言,對Tesla Motors (NASDAQ:TSLA) 而言,「失敗是一種選擇。如果您並未經歷失敗,這意味您進行創新的工作不夠。」

廣告

當您想在一個歷史悠久且傳統根深蒂固的行業,例如汽車行業破舊立新時,可以想像前面將會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Tesla是失敗的「常客」,尤其是其經常未能按時生產及交付極為重要的Model 3 。不過,如果我們著眼於其完全顛覆世界的運作模式,季度目標不應是投資者的首要關注事宜。

馬斯克現時相信Tesla的未來在於自動駕駛的士(robotaxi),這新產品可令Tesla的客戶在他們不需要使用汽車時,出租汽車產生收入。如果您對此感到難以置信,您並非孤單一人,雖然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才能取得成果,馬斯克往往能夠令大家「大跌眼鏡」。

Tesla在去年底任命新主席Robyn Denholm,期望能夠解決Tesla的部分管治問題,並令馬斯克能夠充份發揮其超凡的想像力,構建未來世界。

2.Planet Fitness:

大多數健身的人,其實都不會相信有任何方法真的能夠令他們與別不同。Planet Fitness (NYSE:PLNT)的創辦人龔達爾兄弟(Michael及Marc Grondahl)在1992年已明白,大部分健身中心的用戶來來去去只會使用數種健身器材。另外,他們發現多數非定期健室身用戶或首次使用健身室的用戶懼怕去健身室。

他們在承受徹底失敗的風險下,締造開創先河的健室身體驗。他們重新想像一個全新概念,只專注於最簡單的器材,並創造「無批判空間」,令顧客可安心健身。

他們塑造出藍海商機,令他們身處面對極少競爭對手的市場。雖然他們銷售的是健身室會藉,突然之間實際他們實際銷售的是截然不同的產品,所吸引的亦是完全不同類別的消費者。

Planet Fitness現時有超過136萬名會員及1,806間會所,遍佈美國、波多黎各、加拿大、多明尼加共和國、巴拿馬及墨西哥。龔達爾兄弟現時仍與他們的合夥人Chris Rondeau(擔任行政總裁)共同管理公司。

3. Netflix

Netflix (NASDAQ:NFLX)及其行政總裁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自Netflix 成立以來,所作出的所有重大商業決定上均承受巨大風險:成為全球首間網上影片租借公司;捨棄收取單一影片的租借費,取而代之的是收固定額每月訂閱費;於2007年引入串流服務,而這項服務最終成本公司的主要業務。

不過,該公司承擔的最大風險,或許是開始製作自創內容影片。一切始於2013年的自製戲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Netflix現時已茁壯發展成為其中一間最大型的電視節目及電影製作公司,單單在2018年已耗支12億元於內容製作。

這項策略現時已見成效。雖然原創節目於去年底只佔Netflix美國節目總量的11%,最多人觀看影片的清單滿目盡是這些節目。對於失敗的原創內容,Netflix決不留情,其根據計算程序所得數據,決定取消節目與否,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

但談及Netflix及擁抱失敗的重要性時,在21世紀的商業世界歷史中,必須提及的其中一個最偶然發生的失敗,可能是百視達在2000年拒絕以5千萬元收購Netflix。

More reading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