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責怪騰訊:Fintech遲早是「英雄殺」

一般人的腦神經,不管角色是「主公」、「忠臣」還是「反賊」,看起來都一樣,就像一根樹幹、很多根樹枝、錯綜複雜、互相纏結。但是,不同人有不同類型的「分叉」,每根「分叉」到底代表什麼??會否引致角色「差異」? 科學家還沒有完全明白。

相比一般大型計算機,看起來就是一排一排、輸入輸出的開關,還有很多捆電線、很多堆列陣,每個插口,似乎都有存在必要。但是,人類編寫的程序,將來是否可以完全控制可以「機器學習」的超級電腦?不會出現角色「差異」?科學家還沒有答案。

到底是人腦聰明、還是電腦更厲害?抑或,世界潮流準備「合二為一」?

不管怎樣,電腦似乎比人腦更適合做一些重覆又重覆的運算。據說自從工業革命、資訊科技革命之後,很快會出現 Fintech 革命,很多非常「醒目」的金融業「哥哥姐姐」會被機器、AI 取代,連「內奸」角色都話做得比人類好 …

以下,讓我們「人類」看看 Fintech 到底進展到什麼程度。

改革創新都始於 都需要

1930年代,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革命性的 Fintech,毫無疑問遇到很多疑問。一位「不」屬於金融業的「外部人士」設計出一種「穿越牆外」的機器,讓客戶無需與人類接觸、可以24小時進行交易。他的發明引起不少爭議、誤解、甚至侮辱,最後只有一家銀行願意嘗試。這種 Fintech 要等40年後才開始普及,一些地方甚至要到90年代中期,才出現ATM 自動櫃員機。

時至今日,人類歷史已經是任何人都可以「改寫」,毫無疑問是由於電腦手機已經隨身攜帶、個人身份可以生物辨識、機密資料可以區塊鏈等等。不過,當這些科技尚未普及之前,很多「不」屬於金融業的「外部力量」已經開始不斷嘗試、不斷要求更簡單、更快捷、更安全的銷售點終端機(POS, Point of Sale)服務, 經過多年努力,演變成現在 Fintech不可缺少的電子支付技術。

廣告

毫無疑問,騰訊(SEHK:700)擁有目前最龐大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每天運作最龐大的遊戲終端、管理最龐大的社交網絡、處理數量龐大的電子支付交易、直接及間接擁有龐大的軟件工程隊伍 … 而且擁有龐大的資金實力,毫無疑問,將會是最龐大的 Fintech「外部力量」… 沒有之一。

殺入保險業

騰訊最近已經開始與英傑華(Aviva, AV.L) 、高瓴資本,合資經營網上人壽品牌 “Blue”;英傑華和高瓴資本各佔40%、騰訊佔20%。

保險業目前是投資價值最令人「興奮」的金融業,但一般投資者要買保險,很難會覺得「興奮」。Blue 的宣傳策略就強調:「簡易靈活的保障計劃、不收取佣金、只需回答幾個簡單問題、就能立即獲得保障」。Blue 使用英傑華設計的保險保障產品,可以通過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交保費。

但是,目前沒有資料顯示 Blue 準備發展成不用人類查看數據的保險 AI,很可能只是某種市場推廣招數,運作還需要依賴「人為判斷」,特別是審查索賠,成功的關鍵可能跟平保(SEHK:2318) 近年推出的眾多金融科技產品相似, 要看「燒銀紙」的速度快、還是分拆上市的速度快。所以,人類暫時不用擔心。

殺入銀行業

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分」確實有效「加快了」現有貨幣、小額信貸的流轉速度(velocity),貢獻了不少GDP,但到底貢獻了多少盈利?騰訊目前沒有公開有關資料。而且相比銀行的商業模式,目前還是相差很遠。

相比之下,同樣管理龐大社交網絡的Facebook (NASDAQ: FB),已經準備發展成: 虛擬社區的「發鈔銀行」,像匯豐(SEHK:5)在香港為發行港元賺錢 (seigniorage)一樣。據說 FB準備發行的「加密貨幣」 Libra,匯價將會聯繫(peg)到:只有「五大央行」可以(不同程度)影響發行量的、國際貨幣組織(IMF)的「無國界貨幣」(或稱:特別提款權)(SDR, Special Drawing Rights) 。目前,沒有資料顯示騰訊有這類計劃。所以,人類也不用擔心。

我們「人類」需要知道什麼

銀行的基本角色是「中間人」(intermediary),為「互不認識」的客戶提供可以「信任」 的信貸交易、信貸伸延的平台;保險的基本角色,是滿足客戶「討厭冒險」(risk aversion)的期望,需要收集、處理很多數據、設計有效的避險渠道,同樣需要「信任」 。而且,金融業都涉及一大堆風險,理論上, Fintech 如果更有效減少風險,加強「信任」,在很多銀行、保險的環節,確實可以發揮無限創意,相得益彰。

但是,Fintech 想要突破界限,將會面對一定阻力。在金融業這條「食物鏈」上,還有很多不同級別的銀行家、會計師、律師、精算師、Quant、管理顧問、合規監管等等(排名不分先後)的角色,每個角色的關注點都不同,Fintech可能還需要很多的「測試」、很大的「規模」、很有效的「信任」才可以取代這些角色。

話雖如此,很多人認為Fintech 之所以帶來創新,原因是「行業以外」的消費者更願意看到金融(包括監管)機構可以翻過「牆內」阻力,接受「牆外」意見。這意味著:騰訊這類 IT 信息科技公司,將不再是提供服務那麼簡單,可能演變成行業的「領導者」,為改變金融業提供革命性的想法。

這種可能性,完全不可以排除。不過,金融業有很多「聰明」人,聰明人都能夠適應變化,不會「力挽狂瀾」,甚至可以掌握不同的「技能組合」,例如:學會怎樣編寫更有創意的程序。而且,聰明人真正理解金融業不同的商業模式,願意接受「以人為本」的改變。所以,如果 Fintech可以「順水推舟」,遲早是所有角色的「英雄殺」。

More reading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Dessie Cheung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